信天翁:非法捕魚剋星?

A+A-

 

船隻捕魚時,成千上萬的鳥類和哺乳動物因誤捕而被殺。

漂泊信天翁(wandering albatrosses)一生飛行達 850 萬公里,相當於從地球到月球來回 10 次有餘。牠們的雙翼平展可達 3.5 米,身長和一架小汽車相若,體重是北極海鸚(puffin)的 24 倍。這令牠們可以輕鬆飛越海洋,毫不畏懼世上最強的烈風。

法國希澤(Chizé)生物學中心的研究發現,鑒於漂泊信天翁的獨特天性,利用牠們監察非法和過度捕魚,大有可為。

多年以來,漁網捕撈和延繩捕釣的過程經常造成「副穫」(bycatch):成千上萬的鳥類和哺乳動物在被兼捕後被殺。國際社會一直設法合作,實施跨國界的政策來減低「副穫」的數量,尤其是受損最嚴重的信天翁和海燕。

通常的做法包括設立捕魚船觀察名單,隨船設觀察員,或使用電子追蹤儀器,確實效果顯著,但是只適用於合法登記的捕魚船。非法船隻的情況又如何呢?

目前,有很多軍用船隻和飛機在南緯海域巡邏,搜尋非法捕魚船。但是這些巡邏隊並不設專門的觀察員,無法防止它們傷害鳥類動物。不難估計,非法捕魚船的副穫比率很高。

合法捕魚船都有登記以及獲發牌照,它們必須遵守法律,在限定的地點和時間,捕取限定的數量及品種。但是公海不受任何一國的法律管轄,而在浩瀚的公海上派遣巡邏船隻或者飛機,效率也極低。

如果可以在 30 日内派遣 100 名觀察員,覆蓋 10,000 公里的範圍,情況就截然不同了。因此,「信天翁哨兵團」應運而生。

漂泊信天翁在南極海域附近的島上繁殖,這些島嶼極其偏遠,無法飛抵。研究員必須從水路經過俗稱「暴烈 50」的南緯 50 度海域,才能到達這些島嶼。

研究員在信天翁身上綁上記錄儀,以偵察船隻的雷達,實時搜集捕魚船的資訊;以及收集每隻信天翁的性別、年齡、性格等數據,研究不同特質的鳥兒與漁船接觸的可能性。譬如:雄鳥通常往南飛覓食,在牠們活動的南極海域裡,很少出現捕魚船;但是雌鳥向北飛覓食,因此十分接近捕魚船活動的熱點。生態學家便可以由此判斷,某類別信天翁的死亡情況,對於其整體數量產生關鍵影響。

起初,有關研究只是為了區分捕魚船和其他船隻,以測試哪種鳥類更容易受到捕魚船的吸引。但當研究員將記錄儀的資料與世界地圖結合之後,發現可以使用自動辨別身份系統(AIS)看到所有船隻的位置。此雷達系統可讓船隻互相偵測,以保持距離及避免碰撞。但是研究顯示,法國海域有 20% 的船隻沒有啟動 AIS,在公海更高達 35%。由於 AIS 用以保持船隻安全航行,若船隻故意關閉系統免被偵測,就很有可能是在非法捕魚。

信天翁哨兵團所記錄的資料,無意中揭發了南緯海域潛在的非法捕魚規模以及程度,而巡邏船和觀察人員幾乎不可能覆蓋如此廣泛的範圍。但一隻信天翁覆蓋的海域,與一艘船的活動範圍相若。牠們身上的記錄儀還可以偵測到關閉了 AIS 的捕魚船,並且把資料反饋給執法當局。

這等規模的資料搜集,不但有效提升偵測和管制非法捕魚船,還可以從中識別高風險的海域,以加強保育:既能保護魚苗,也能全面管理海洋生態系統。這或許是未來保育的發展趨勢:反過來利用動物的獨特天性,更加有效去偵測人類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