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在家中易長肉,如何能改變飲食壞習慣?

A+A-

久在家中,食量不知不覺成為無底洞?報道指有獨居檢疫人士多次要求社署人員添置食物,即使本已得到 14 天的分量仍說「不足」,原因是在家苦悶,惟有進食。隔離的日子裡,廚房及零食櫃有充足的食物,確能令人安心,但在運動量相對減少的日子,因食物唾手可得而不加節制地食,不健康之餘,體型也會變樣。「華爾街日報」記者就訪問美國營養學專家,到底受困家中的上班族,該如何建立良好飲食習慣?

制訂用餐時間表

Duke Diet & Fitness Center 營養總監 Elisabetta Politi 指,在家工作最大陷阱是放任的狀態。她強烈建議制訂用餐時間表:「要令進餐時間變得清楚明確,每個人都要知道何時該吃,何時不吃。」例如只有桌布放下時才可進食,從而改善人們的飲食習慣。「創造情景變換,讓人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同的時刻。」

進食新鮮農產品

疫情陰影下,人們瘋狂購物,但新鮮農產品基本上未受影響。Politi 說:「我想人們是怕購買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會易變壞),但事實上,有些沒那麼易腐爛。」當中包括青椒、西蘭花、椰菜花、胡蘿蔔、馬鈴薯、香蕉、蘋果和柑橘類水果。嘗試把新鮮檸檬或葡萄柚汁注入水中,能在補充水分的同時吸收維他命 C。

定期斷食

Cleveland Clinic Wellness Institute 營養師 Kristin Kirkpatrick 認為:「現在是嘗試定期斷食的好時機。」這種做法也稱為「限時進餐」,限定進食時間在白天的 8 到 12 小時內完成。Kirkpatrick 自己會在早上 11 時吃早餐,晚上 7 時前食完晚餐;亦能調整至上午 9 時到晚上 7 時,有 10 小時可以進食,感覺更自在。這樣的改變有助降低食慾,她指出,研究表明若人們可進餐時間較少,往往會吸收更少卡路里。但她亦警告只有健康的成年人才可考慮定期斷食,此方法不適合糖尿病、懷孕及飲食失調人士。

慎選零食

Politi 推薦低碳水化合物的零食,例如無糖果凍、巴馬臣芝士脆片(Parmesan Cheese Crisps)等。不過她認同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壓力大的時候,有鍾愛的零食也很重要,但就要作選擇,像朱古力和餅乾只可二選一,決定好要吃甚麼及何時要吃。「問問自己,我甚麼時候最脆弱,最享受何時吃哪些東西?」

主食選擇

Kirkpatrick 認為,全麥麵包是好的選擇,而鹹食餡料最好是烤雞肉、菠菜等。她更說:「雞蛋是完美食物,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甜食的話,可以選擇天然或低糖的花生醬,亦可加入香蕉。至於新鮮漿果則可以在冷凍後,再製成沙冰。

避免吃加工食品

UltraWellness Center 醫學總監 Mark Hyman 坦言:「眼下,人們陷入的陷阱是:『世界末日來了,就讓我們吃點垃圾食物吧』。」他認為,現在應該思考哪些食物可以幫助人們抵抗感染:「我們知道糖及澱粉會惡化人的免疫功能。」Hyman 建議,每餐都要有蛋白質,因缺乏蛋白質可增加感染風險,人們亦可儲備豆類和全穀類食品,以取代加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