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試劑不足之途:50 人一組檢測

A+A-
美國波士頓的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收集武漢肺炎試劑。 圖片來源:Jessica Rinaldi/The Boston Globe via Getty Images

較早前,南韓曾是武漢肺炎重災區之一,現時國內疫情已有所放緩。積極作病毒檢測,及早找出感染者,是南韓取得成果的其中一個原因。美國現時疫情轉趨嚴峻,擴大病毒檢測或是值得效法的防控手段。然而,假如試劑盒數目持續供不應求,便無法倣效南韓做法。數學及經濟學家 Olivier Gossner 與 Christian Gollier 教授就建議,將現時一人一個獨立樣本,改為合併 50 人的樣本作一個樣本,再進行檢測。

美國總統杜林普日前在記者會上,展示由雅培(Abbott)研發,只需數分鐘即可得到反饋的試劑盒。試劑盒已獲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緊急授權使用,並於 4 月 1 日正式推出;雅培指現正增加產量,自本週起日產 5 萬試劑。有新檢測工具推出固然是抗疫福音,但即使如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部長 Alex Azar 早前所指,美國現時每日測試 10 萬個樣本,國內目前的人均檢測比例,依然落後於南韓等國。

Gossner 及 Gollier 發表於「華盛頓郵報」的文章便指,分組測試可解燃眉之急。二人引述波士頓大學經濟學家 Laurence Kotlikoff 意見:若能無限制地對所有人作檢測自然最是理想;而合併 50 人為一組樣本作檢測,並要求陽性反應組別的所有受驗者在家隔離,比起目前缺乏明確方向的檢測(rudderless testing),能令社會及經濟更快回復正常。官員亦可根據陽性組別內各人重返工作崗位的需要,再進一步作獨立檢測;或繼續以分組方式,找出更多未受感染的陰性組別。

美國總統杜林普展示雅培研發的病毒分析設備。截至 4 月 1 日,雅培指已分發 18,000 套設備,並每日提供 5 萬件試劑。 圖片來源:路透社

小組測試並非新主意。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哈佛大學已故政治經濟學教授 Robert Dorfman 已建立此方式,旨在篩出梅毒感染者。假如某分組合併為一的樣本呈陰性反應,便代表全員適合從軍,反之,則意味該組內至少一人為梅毒患者;陽性組別內所有成員將進一步接受獨立檢測。

二人指出,假如要將此方法應用在當下疫情,首先要從不同個體身上取得樣本,再採用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術,從少量 DNA 複製出大量特定 DNA 分段作檢測。第一步收集工作相對容易,第二步則是瓶頸。他們稱,現時以色列德國及美國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的研究人員,正嘗試著手匯集樣本。其中,內布拉斯加州的公共衛生實驗室已付諸實踐,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現階段以 5 人為一組樣本作檢測。

文章指,此方式能於次數有限的測試下,檢測更多群體。現時測試數量不足,難以得出真確的感染數目,美國官方公佈的數字或已屬低估。他們又認為,隨著確診病例數每 3 日增加一倍,全國快將有多達 2% 人口受感染。因此,按 2% 感染數字作推算,以 10 人為單位分組檢測,則可剔出 82% 屬陰性的安全組別。其餘 18% 的組別,將各自再作 10 次測試。二人指,此法所涵蓋的人數,將是同樣條件下逐個個體檢測的 4 倍。

如果試劑盒持續短缺,加上經濟崩潰,健康的人必須盡快恢復工作,文章建議,當局能採用更簡單的方式:只作組別檢測,跳過陽性小組後的單獨檢測,則每組數字可擴大至 50 人。二人同樣按 2% 感染人口推算,得出 36% 的組別在檢測中呈陰性,意味每次 50 人的測試,平均可使 18 人重新投入工作。

只作組別檢測,卻不對陽性組別作單獨檢測,似乎會引起道德爭議 —— 明知有人受感染卻視而不見。對此,二人認為這種情況已發生:呈強烈病徵者,會自行尋求醫療救治,並作獨立檢測;至於病情受控者,則留在家中。換言之,文章未有否認當中的道德問題。

學者們最後指,以組別檢測方式每日檢測 10 萬次,每星期可令 1,300 萬人重新投入經濟活動。加上隔離感染者,便有機會戰勝病毒。要求國民在家留守固然有助抗疫,但往後未經檢測的人直接重投工作,便難以確保安全。因此,恢復工作前,每個人都應涵蓋在病毒檢測範圍內;而在政府能為每個人提供單獨測試之前,組別檢測是相對可靠的「次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