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伍漢林
香港蘊藏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在記錄全球多個城市生物物種的「城市自然挑戰賽」中,本港於 2019 年觀察到多達 3,596 種物種,在 159 個參賽城市中排行第二。然而,本港近年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註)的數量亦持續上升;隨著氣候危機惡化,不少物種都受到威脅,更可能影響整個生態系統。
海平面上升威脅珍貴紅樹林淹沒濕地
本港有大約 60 個紅樹林,總面積約 510 公頃,分佈於全港 6 個區域,包括西貢、新界東北、吐露港、后海灣、大嶼山和香港島。這些紅樹林不單為彈塗魚和招潮蟹等野生動物提供食物,還成為許多物種理想的棲息和繁殖地。然而,氣候危機正威脅紅樹林脆弱的生態體系。
全球升溫使兩極融化,同時令海水受熱膨脹,導致海平面大幅上升。海水上漲會阻隔陽光照射沿岸植物及藻類,甚至可能消滅部分紅樹林,土壤中的營養會因潮汐侵蝕加劇而被海水沖走,留下更多的鹽分,嚴重影響原有的生態環境。
美國氣候研究組織 Climate Central 估計,如果全球升溫達 2°C,香港的海平面將會在 200 年後上升至 4.7 米。位於香港西北面的米埔自然保護區,是本港其中一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亞洲濕地,佔地 1,500 公頃,正正是在 Climate Central 研究中的受影響範圍。米埔亦是全港其中一個最具生態價值的地方,一旦被淹沒和侵蝕,將會減少大量生物的可棲息地,大大影響該區的生物多樣性。
氣溫上升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2 月,是香港天文台自 1884 年有紀錄以來最暖的冬季,平均氣溫、平均最高及平均最低氣溫均創新高,部分生物因而面臨絕種危機。多項國際研究證實,氣候危機會影響兩棲類動物的生命週期,牠們以皮膚呼吸,溫度上升容易令真菌遮蓋皮膚,使其呼吸變得困難,亦會侵蝕其皮膚,嚴重或引致死亡,長遠更有可能面對絕種危機,例如香港獨有的盧文氏樹蛙。
另外,有團體調查發現,2019 年 2 月「立春」至 2020 年 1 月「大寒」的蝴蝶數目創調查以來新高。對比過往天氣數據,當冬末春初異常溫暖時,各種蝴蝶可能提早羽化,使牠們更早出沒。同時,天氣溫暖亦令適合蝴蝶食用的植物加速生長,促使牠們加快繁殖,反映氣候危機可能已影響本地蝴蝶生態。
在食物鏈中,一環扣一環,任何改變都有機會影響其他物種。多項國際研究證明,氣候危機將引發更多更強的極端天氣,並可能對整個生態帶來嚴重及不可逆轉的影響。我們必須趁此最後關頭,正視並研究對應方法,積極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