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城市:採著野菜去旅行

A+A-
在英國代爾森林採收的菇類。 圖片來源:Tessa Bunney/In Pictures via Getty Images Images

各國因應 COVID-19 疫情封關,大眾能搭飛機出遊的日子仍然遙遠。如何於所住社區尋找旅行的感覺?在歐美,有民眾就選擇出門採野菜,讓天然的美味帶自己到處冒險。搜集野果是人類祖先賴以生存的技能,到了現代世界,這種做法仍然可行嗎?

靠山食山的採集生活,並不只存在於窮山僻壤。居於倫敦的野菜收集專家 Wross Lawrence,已經連續 10 年於城市內的街道、公園、水道等地採集野生食材。他除了每天為當地餐廳、街市、釀酒廠供貨,亦為自己覓得新鮮食物,家裡的玫瑰果雪糕、黑莓果醬、雜菌乾、啤酒、接骨木花汽水,都是用收集的植物加工而成。

德國,Kai Gildhorn 與數名朋友造了一個地圖,讓大眾標注可以在哪裡找到野果。而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居住的 Rob Greenfield,則單靠收集野菜與農耕,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例如其住所附近的葡萄柚樹,就源源不絕地提供免費水果。

Wross 解釋,收集野菜好處甚多,除了有助減壓與消除焦慮外,更能提供一個新視角,讓人們更深入認識自己的城市。學會分辨植物品種,認識它們的名字、特性、生長的時令及地形,是熟習環境的好方法。知道如何烹調、儲藏野果,親嘗它們的味道,除了滿足口腹之慾外,更是和所居城市的一種親密互動。

採集植物有助人們留意微小事物,發掘新的氣味、味道、質感,甚至能帶你到訪城市未知的一隅。Wross 認為,應該從小培養孩子採集野菜與園藝的興趣。無論長大後處於甚麼崗位,對植物與環境的認知,都有助他們塑造城市的模樣。

而且,只要多加認識自然生態,人們其實可以不費一文獲得營養充足的食物,享受自給自足的滿足感。比方說,不少人高價購買進口合桃,但卻懵然不知身邊合桃樹上正掛著纍纍果實。一些植物甚至有醫藥效果,如毛蕊花茶有助治喉痛;白松樹的針葉混合熱水和蜜糖,就成為能夠紓解胸悶的咳藥水。

在地植物除了妙用多,亦往往藏著有趣歷史。西洋蓍草能用於止血和治理傷口,相傳在特洛伊戰爭時已被阿基里斯軍隊採用;法國人在 1800 年代用藥蜀葵製作了棉花糖,至今仍是經典爐邊美食。

近年,野菜文化開始抬頭,漸漸為社會所接受。本地採摘的新鮮蔬果天然無添加,更被老饞奉為佳品:不少高級餐廳除了堅持使用本地農產品,更漸漸流行把附近區域採集到的野菜融入菜式當中。

亦有不少人發現採集有助紓壓,希望能在郊遊的同時學習相關技巧。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本地遊公司 No Taste Like Home,就以帶領顧客收集野菜為招徠,所得戰利品更會交給本地餐廳烹調。

疫情期間,不少國家車輛疏落、污染減少,或是開始野菜生活的好時機。但若沒有專業人士指引,自行採集野菜又是否安全?Wross 強調,必須以多個資訊來源核對野菜品種,以確定植物能安全食用。另外,過量或不法地取得植物會損害生態,負責任地採收、確保環境可持續,亦是採集者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