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即將失靈?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日本今年 3 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扣除生鮮食品,綜合指數比去年同月上升 0.4%,與 2 月的 0.6% 相比,升幅又顯趨緩;另一方面,扣除物價影響,跟去年同月相比,4 月的實質工資減少了 1%。現狀看來,工資的增長幅度仍較物價上升緩慢。這意味著,安倍經濟學距離成功還很遙遠。

但到了這地步,疫情危機加深,姑且不談財政破產,有專家指,狀況可能演變成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滯脹),「離異常狀態只剩一步之遙」。

為甚麼會產生此種「異常」?帝京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宿輪純一解釋,「會演變成滯脹,是由於通脹政策下大量供給貨幣,但物品供應卻受到限制所致」。

首先,因疫情衝擊,市場當下流通的貨幣量確實在增加。日本政府在 4 月上旬推出緊急經濟對策,預算總額達 108 萬億日元,以發給每位國民 10 萬日元的補貼。雖說是為拯救因疫情而生活困苦的人,但原本因為寬鬆貨幣政策,貨幣已大量供應,現在又滾滾而來。

對此,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教授土居丈朗指稱,如此一來,疫情平息後有可能會演變成真正的通脹,「一旦由預防感染的自我約束中解放,會爆發消費需求,若無法應付供給,物價當然會上升」。

當然在數種條件重疊之下,滯脹只不過是最壞情況之一。大幅左右物價的原油價格持續崩跌,4 月的期貨價格更創下史上首次負值。

另外因疫情造成的緊急財政支出,將來可能成為上班族的加稅負擔。一旦如此,許多人會不得不削減住屋費用以外的支出,影響已開始反映在教育費的刪減上。

「如果疫情能在短期內結束還好,不過我不這麼認為。如果年收入縮減兩、三成,一點都不會讓人覺得意外。」小學五到六年級約 250 萬日元的補習費,對一般日本上班族來說已難以負擔,更別說還要每年支付高達約 100 萬日元的私立學校學費與雜費。

即使任職於大企業,若收入難以增加或維持,為了保持生活水準,有些人認為只能靠自己從事副業或投資來賺錢。但疫情一來,也就打亂了原本萬全的規劃。

一位中年轉業的上班族,因為覺得朝九晚五沒有前途,3 年前從公司離職,靠著投資 12 棟不動產,以出租民宿為生。雖然每月須還款 40 多萬日元,但收入卻將近 300 萬。不過自 3 月以來,民宿收入幾乎歸零,讓他每月收入驟減至 60 萬日元,前景完全未明。

就算安倍經濟學真的成功,企業業績得以恢復,薪酬跟著物價加速上升。但這個「國家主導」的所得提升計劃,勢必因為疫情衝擊而面臨嚴峻的挑戰。

在此狀況下,專家的悲觀預測如「GDP 減少 25%」、「40 萬億日元的市場規模消失」一旦實現,對多數日本人來說,即使「八成薪時代」來臨也不足為奇。就算疫情結束後,人們從自我約束中解放,使消費急速反彈擴大,通脹的狀況也難以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