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民:酒友斷捨離

A+A-
存酒由別人代勞,飲家才可斷捨離。

拍賣會陸續傳出有酒友割愛,拿出自家珍藏供人競投。澳洲資深酒評人 James Halliday,早前便打開私人酒窖,挖來 253 瓶 DRC(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布爾岡精品。最近,香港富商潘廸生爵士也把大批一直貯藏在英國保稅倉的葡萄酒送到蘇富比

大型葡萄酒拍賣會每年總有好幾次,為甚麼又會成為酒圈熱話呢?

自從 2008 年香港政府實施豁免徵收非烈酒酒類飲品進口稅,酒類拍賣會在香港再不是甚麼「離地」活動,每次的成交總額,甚至超越紐約、倫敦。不過,參加這些拍賣會的人,通常不是飲家,而是滴酒不沾的投資者。葡萄酒近年被視作高回報投資項目,曾經有不少葡萄酒基金向我推銷,信誓旦旦表示每年增值可超過 10%,三年升三倍不是夢。

Barolo 往往要陳年一段長時間才進入適飲期。

我不是要教你投資,我只是想說明買酒有兩類人,一是買來喝的,即是飲家;一是買來等賺錢的,即是投資者。至於賣酒的人,只有一種,純粹為了賺錢。不過,James Halliday 也好,潘廸生爵士也罷,看來都不是為了賺錢。即使潘爵士是個商人,但花了這麼多心血、時間,成交總額還不足二千萬,算盤根本打不響。不是為了錢賣酒,難道飲家都投到沖道瑜伽門下玩斷捨離?

買比喝的速度快,酒便會喝一輩子也喝不完。

葡萄酒是奇怪的商品,有分 Fine wine 和一般日常飲用的酒。Fine wine 推出市場的時候,往往並未成熟,要再陳年一段時間才進入適飲期。從前很簡單,直接在零售店買一瓶老酒就可以了。可是自從 Fine wine 成為普及投資工具之後,舊年份葡萄酒的漲幅不單是儲存成本,還要加上炒賣差價,十年八年後,即使買得到,身價也可能三級跳。飲家為了不想喝得肉痛,開始不停買新年份的酒,或者酒花。本來只是投資者的玩意,飲家也被迫跳上列車。

正如今年 82 歲的 James Halliday 說,要賣掉珍藏的 DRC 當然有點心酸,但他賣的是酒瓶,不是記憶。不過,不為賺錢而賣酒的人,往往正是因為記憶力不好,買的速度比喝的速度快,最後發現貯藏的葡萄酒,喝一輩子也喝不完,唯有斷捨離。

事實上,先買未來酒只是酒商的推銷手段。對於住在寸金尺土的城市人來說,更說不通。況且葡萄酒不好服侍,購買恆溫酒櫃又是儲存成本。如果你聽推銷員慫恿,打算把喝不完的酒留給子女或孫仔孫女,我勸你還是不要想得太完美。我經常去佛羅倫斯一家葡萄酒專賣店買老酒,有次巧遇「新貨」運到,又多又平又好狀態。我問老闆娘貨源何來?她淡淡的說,是一個年輕人大批賤價賣給她,說是剛去世的爺爺留給他的遺物。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現任香港酒評人協會主席,前大中華酒評人協會主席。1980 年代開始撰寫酒評,專欄設於中港及日本等多份報章雜誌,並著有多本品酒書籍。 寫作以外,他亦是葡萄酒及烈酒講師,另以音樂搭配葡萄酒為概念,先後推出音樂合輯於亞洲多國同時發行,並舉行一連串葡萄酒音樂會。2012 年獲意大利酒莊邀請釀酒,成為首個 Super Tuscan 華人釀酒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