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爐加熱食物,不怕輻射怕塑膠?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首部家用微波爐在 1967 年面世,以看不見的「微波」無火加熱,猶如魔術師的法寶箱。至今微波爐已走進家居逾半世紀,但不少人仍覺得它神奇又神秘,對於其安全程度更有疑慮。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若正確使用微波爐,就不必擔心輻射,烹調出來的食物亦不會具「放射性」。反而真要關注的,也許是盛載微波食物的塑膠器皿。

一些科學家警告,並非每種塑膠都能用以微波加熱。一些塑膠遇到高溫,當中的添加劑便會分解並滲入食物,人體因而有機會攝入有害的鄰苯二甲酸脂(phthalates)。華盛頓州立大學食品工程系教授 Juming Tang 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訪問解釋:「塑膠的內部具有聚合物來使其柔軟而有彈性,它們在較低的溫度下會融化;如果溫度超過攝氏 100 度,則有機會在微波加熱過程中釋出。」

在 2011 年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購買 400 多個塑膠食物容器以作測試,發現大多數都會釋出擾亂荷爾蒙的化學物質。其中,鄰苯二甲酸脂就是最常用的增塑劑之一,它可使塑膠更柔軟,常用於外賣容器、保鮮紙和水樽。

另一項研究發現,鄰苯二甲酸脂會擾亂荷爾蒙及人體的代謝系統,更有機會增高兒童的血壓和胰島素阻抗性,從而增加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等代謝異常的風險;同時亦與生育問題、哮喘、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有關。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環境醫學及人口健康教授 Leonardo Trasande 表示,鄰苯二甲酸脂也可能擾亂甲狀腺激素,此激素對懷孕期間嬰兒的大腦發育影響尤關。

鄰苯二甲酸脂用途廣泛,日常生活中難以避免接觸。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和美國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於 2003 至 04 年的分析發現,美國人口中普遍存在鄰苯二甲酸脂的曝露量;而成年女性比男性的曝露量高,可能是因為許多化妝品及個人護理產品亦含此物質。儘管目前尚未清楚它可造成多大損害,但大多數專家認同,將含有鄰苯二甲酸脂的塑膠加熱,便會增加其曝露量。

然而,這並不代表多吃塑膠容器盛載的微波食品,風險便會隨之直接疊加。Trasande 解釋,化學曝露量與荷爾蒙破壞風險之間,並非線性關係。「常言道,毒藥由劑量主導;但我們從多項研究了解到,低水平的曝露才是影響最大的部分,因此並沒有所謂『安全』的曝露水平。」

加熱食物時,盒蓋等未有接觸食物的塑膠,也有可能增加人體與化學物的接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環境衛生工程生物設計中心教授 Rolf Halden 說:「水從食物中以蒸汽的形式上升,然後在盒蓋凝結,盒蓋釋出的化學物質便會連同水滴,一併掉入食物之中。」

降低風險的最佳方法,是使用塑膠以外的微波安全材料,例如陶瓷。如果真要使用塑膠容器,則要避免選用任何已變形的器皿,因為它們更有可能滲出化學物質;亦可以在產品底部檢查容器的通用回收標誌,寫有數字「3」、字母「V」或「PVC」的塑膠,均含有鄰苯二甲酸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