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除了導致人心惶惶,也重擊各國的經濟活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全球正面臨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可怕的經濟危機。在疾病和貧困夾擊之下,人們將面臨龐大的不安感。有研究就顯示,當人們感到不安,就會失去對民主的期盼,滋長獨裁暴政。
今年,以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 Melani Cammett 為首的團隊,在學術期刊 Democratization 發表研究,探討不安感(perceived insecurity)如何影響人民的政治價值取向。她們透過數據資料庫 Arab Barometer,分析了中東 13 個國家在 2007 到 2018 年的情況,年期覆蓋 2011 年爆發的阿拉伯之春前後;同時,也參考知名的「世界價值觀調查」(World Values Survey),以比對同時期 55 個非阿拉伯國家的狀況。 她們將政治價值收窄為對民主制的支持度,以及對政治體制的信任度;並把不安感劃分作人身安全和經濟安全兩個方面,不安感則是按個人感覺而言,而非參照客觀指標如國民收入和犯罪率。
學界曾經盛行過「伊斯蘭例外主義」(Islamic Exceptionalism),指出伊斯蘭教的傳統價值與民主理念不相符,因而令中東多國難以達成民主化。可是研究團隊透過追蹤 11 年的變化,發現中東人民的價值取向,浮動幅度其實很大。透過線性回歸模型(linear regression model),團隊嘗試確立不安感和政治價值的關係,發現無論是個人抑或國家層面,經濟安全感和民主價值的關聯都最為強大。
在 2011 前,中東各國如埃及、突尼西亞和約旦,人們感到經濟較安穩,對民主的期盼也較為熱切,阿拉伯之春就是在這期時間爆發。但到 2014 年前後,中東經過多年內亂、經濟海嘯和油價大跌,很多人三餐不繼,經濟上的不安全感蔓延,對民主的嚮往也退卻。同樣地,經濟不安也會影響人們對體制的信任度,例如議會、法院、政黨,從而令人變得犬儒,窒礙民主運動發展。另外,團隊發現人身安全也與政治價值有關,但是關聯沒有經濟安全來得強烈。
過往也有其他學者指出,經濟和社會不安,會滋長獨裁暴政,最經典例子是上世紀 20 至 30 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促成了法西斯主義在歐洲興起。精神分析社會學之父弗羅姆(Erich Fromm)在其成名作「逃避自由」曾提及,面對不確定的世界,人民沒有方向,就會選擇逃避自由。30 年代歐洲的經歷,也令戰後的政治學家提出「現代化理論」(Modernization Theory),指出民主化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2019 年,一班史丹福大學的學者亦指出,2008 年的金融海嘯,令全球多國民粹主義興起,造成新一波獨裁化。Cammett 團隊是次研究,就為學界多年來有關不安感與民主化的討論,提供重要的實證支持。
在結語中,研究團隊憂慮中東正走向一個「獨裁詭局」(Autocratic Paradox)。2011 年的阿拉伯之春,在一些國家無疑是失敗的,不單沒有帶來恆之有效的民主制度,反而造成多年的動盪不安。但當人民對民主失去期待,獨裁勢力再次掌權並重新分配利益時,又不見得社會更加穩定,因為那些政府會透過鎮壓手段來達到口中所講的「改革」,而鎮壓最終還是會帶來不安。她們認為,未來要有更多研究,以觀察不安感對政治價值的影響有多長久,以及民眾會否汲取經驗,打破「獨裁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