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良心企業之二】堅持口罩不漲價,日企再次雪中送炭

A+A-
病毒大流行期間,市面上充斥著高價口罩。 圖片來源:路透社

當周圍都陷入危機時,不顧經濟上是否合乎理性,而是為了顧客、商業夥伴、員工及社會的利益來採取行動,總部設於仙台市的家品及家電製造商 Iris Ohyama(アイリスオーヤマ),就給人這種鮮明的印象。

2011 年 3 月,東日本大地震襲擊仙台,會長大山健太郎認為,「如果能將消耗日本約 15% 電力的照明系統 LED 化,預估可以減少 6% 的電力消耗」。他更親自前往中國大連指示 LED 工廠,將其生產能力提高 3 倍。

當電子大廠業績惡化時,Sharp 要求 3,500 位員工自願退休;Iris Ohyama 則接收了約 70 名失業的老技術員。

2020 年,疫情禍延全球之際,Iris Ohyama 更投資約 30 億日元,用以增加生產口罩。包括原本的中國製造工場,以及宮城縣的角田工廠,公司每月能向日本國內提供 2.3 億片口罩。他們的看法是:「世界仍保有防止病毒感染的意識,所以投資一定可以回本。」

為甚麼 Iris Ohyama 的「善舉」如此引人注目?對此,大山健太郎笑著說:「也不是說特別有氣概,只是在公司的概念上,剛好看起來是這樣而已。」

企業存在的本質,是為了幫助人過豐富的生活。但是光靠助人,公司組織無法維持下去,因此需要一點點的獲利和營收,來作為助人的回報,這就是大山對於企業的基本理念。

但這樣「理想的市場」並不存在。在幫助人的同時,仍需要獲利才能永續經營,因此該公司每年都持續研發並推出 1 千種新商品。在約 5 千億日元的年收當中,約 6 成是來自過去 3 年內推出的商品。

「如果因 COVID-19 疫情而急需口罩時,才匆忙建設新廠、投入機器,便來不及了。」大山指出,不管是哪一個產品的領域,公司在機器、模具、廠房空間等方面,始終保有足以伸展的餘裕。一旦產能超過 7 成,就追加投資,以確保能面對「緊急狀況下可能發生的短缺」。

除了投資不講求利益最大化,即使是緊急增產,也不會提高價格來應對供需。以這次的疫情為例,雖然市面上充斥著高價口罩,Iris Ohyama 卻並沒有趁機抬高價格,因為考慮到保持價格不變,才能緩解人們的焦慮和不滿。

「如果公司上市,股東就會要求看數據,包括商品的選擇和集中度,以及資本回報率(ROC)等。」更進一步來說,大山不讓公司上市,也是為了貫徹目前的經營方針。「當然,我們也追求效率,但目標不是股東的最大獲利,而是世界的最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