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所謂的獎牌正確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左翼思潮橫掃西方,柏林影展宣佈改變演員獎項,明年起由「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變成只頒「最佳主角」和「最佳配角」,演員獎項將跟導演等其他個人獎項看齊,不以男女分開。

性別政治化,在西方走火入魔,全無邏輯可言。若柏林影展此一先例成立,那麼國際奧運會日後大可取消男女運動員的分別,男女兩性,混合比賽,只設一種「人類普世跨性別運動員」獎牌。

因為一旦分男女運動員,就會發生歧視:在女性運動員之中,有男性荷爾蒙特別發達者,性情自幼年開始,已經開始厭惡自己的女兒身,而覺得擁有一顆男性剛烈的靈魂。被歸類為男性運動員,「她」覺得世俗的霸權眼光,將一個性別強加於頭上,這是很大的侮辱。

另外男性運動員之中,也有自少覺得雖身為男兒身、內裡卻是梅蘭芳和張國榮,恨不得做變性手術,只是因為父母壓力,一直未能實踐此一人權。被歸類為男性,也覺得是一種歧視。

那麼在邏輯上,以奧運會為例,以後運動員無論男女,不應該再以生理特徵為標準,要計算每一名運動員內心的性別意識自覺,到底是男是女,由運動員自行填寫,自行歸類。

這樣一來,必定引起大亂。一名北歐丹麥的男運動員,昂藏六呎二吋,胸肌發達,卻自稱平時想成為女孩子,並有家長教師多年作證,那麼「她」可不可以報名女子 1,000 公尺賽跑,與身材只有五呎三吋的越南女運動員一齊比賽?

引起性別紛爭之後,奧委會是否要另設性別法庭,接受每一宗個案投訴,然後由國際認可的女權和性別政治專家,組成法庭,批准每一宗變性申請?還是「斬腳趾避沙蟲」,另為變性人運動員設一項獎牌以作政治正確,還是將變性人混入「非變性人」(non-transgender)一齊比賽,以避免區別標籤和爭吵?

另外,一個以影展首任主席 Alfred Bauer 命名的獎項取消,因為他被發現原來是納粹德國的主要官員。

那麼華人社會所有的「中山紀念堂」、「中山公園」,都應該改名,並移除孫中山頭像,因為孫中山一生共五個老婆,大半生都在包二奶,貪新棄舊,對女性毫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