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 1 月,法國「查理周刊」總部遭遇恐怖襲擊,兩名伊斯蘭極端分子手持 AK-47 步槍,在編輯室及附近街道大開殺戒,另一名槍手則在猶太超市挾持 19 名人質,事件最終造成 17 人死亡。5 年多過去,這宗震驚全球的恐襲案終於開審。對於死者家屬和昔日同僚,是次聆訊能為他們帶來甚麼?
本週三,巴黎法院開始審訊 14 名涉案人士,他們被指控在案發前向 3 名施襲者,提供物質和後勤支援。而在當日發售的新一期「查理周刊」,則重印了相信是引發慘案的漫畫,內容諷刺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發行人 Laurent Sourisseau 在書中重申:「我們永不躺下。我們永不放棄。」他還感嘆:「5 年後,面對來自宗教那些咄咄逼人的要求,敢於抵抗的人仍然很少。」
此案約有 200 名原告,Maryse Wolinksi 是當中之一,她的丈夫 Georges 生前是名漫畫家,恐襲中於編輯室被槍殺。二人的合照仍遍佈家中,滿載愛意的便利貼也保留下來,但 Maryse 明白全都不一樣。「我的人生自此翻天覆地。陪伴了我 47 年的他,還有他的凝視,都不在了。這種缺失令我患上癌症,晚上時有噩夢,包括我變成了丈夫,經歷他在人生最後一刻、面對步槍那些瞬間。」
對於這場約需 4 個月的聆訊,Maryse 希望能夠為她提供一些答案。「我需要盡可能明白,到底行凶者 Cherif Kouachi 當時在想甚麼。任何額外資訊,好像都有助我更接近丈夫被殺的那一刻。」事實上,渴望透過審訊來掃除恐襲陰影的,除了像 Maryse 這樣的遺族,還有「查理周刊」以及整個傳媒界。
案發至今,法國新聞自由承受的壓力不斷增加,民眾對傳統媒體的信任度亦每況愈下。近日一項民調研究顯示,41% 受訪法人不再對傳統媒體提供的資訊感興趣,比例為 33 年最高。「查理周刊」則仍繼續發行,但要在受嚴密保護的秘密地點運作,甚至現時仍定期受到恐嚇。總編輯 Gerard Biard 直指,互聯網令事情變得更差。
今時今日,人們在社交媒體看到批評的言論,就會立刻對號入座。他們會以一種非常暴力的方式回覆及恐嚇你。但諷刺及新聞漫畫不該取悅他人。它們該是批判的,令人懊惱、刺激思考。這種漫畫文化現時愈發迷失。
現時「查理周刊」約有半數新成員,部分舊人如 Zineb El Rhazoui 則已離開。恐襲當天她不在場,往後亦繼續擔任記者,並自稱「世俗主義活動家」,但目前仍受警方保護。她發現對抗激進伊斯蘭教變得愈來愈難。「我們以為當時已是谷底,可是並非如此。後來在 Bataclan 音樂廳及尼斯等地都發生血案,有人大喊『真主偉大』…… 伊斯蘭極端分子在宣揚觀點時愈發不受束縛。」
不過 El Rhazoui 認為,是次審訊具有象徵意義。「我希望,這會是一場對殺死我友人的意識形態,所作的審判。(因為)這種觀點已完整建立並藏身在言論自由之後,藉以傳播當中的壓迫思想。我們希望,公義能助我們悼念這宗罪行。」
作為其中一名被告的代表律師,Marie Dose 表示:「我明白這場聆訊將有助喪親者表達哀悼,並讓我們國家逐漸消化這場可怕的襲擊。但我們要記得,真正的敵人是誰 —— 難道你真以為,那些施襲者會向任何人透露計劃?被告的那些人並不知情,卻承受眾多指控,幾乎崩潰,彷彿他們才是凶手。」到底誰是誰非,接下來的聆訊將會試圖釐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