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生活令人變得笨手笨腳?

A+A-

Amanda Mull 生活於紐約,在雜誌「大西洋」(The Atlantic)撰寫健康相關文章,當地疫情最為嚴峻之時,一直居家工作抗疫。但她慢慢發現,自己變得笨手笨腳了,多番摔壞、打翻和撞到東西,包括手機屏幕、無數罐梳打水,還有打開雪櫃時「滑」出來的剩菜。

Mull 跟朋友吐苦水,卻發現他們也是如此。有人兩度砸爛了手機屏幕;一對夫婦在兩個月內打破 4 隻酒杯;女同事嘗試開窗時弄破了玻璃,她嚇得向後跳卻撞到鏡子,把鏡也打破了。Mull 開始揣測,這些笨拙行為的共同原因,是否疫症大流行引發的壓力焦慮,干擾了精細的動作能力,令人較難抓住物體,或避開路上的障礙物?

紐約大學職業治療教授 Gerald Voelbel 反駁,壓力和焦慮影響的應該是空間意識,亦即是準確感知身體與周圍事物之間關係的能力:「我們是否在意、警覺?我們有否留意到,自己把玻璃杯放在這裡,而非 3 吋之外?」當這些心理過程因壓力受阻,握力或沒平日般好,手或會不慎碰跌了杯,而非抓住了它。壓力和焦慮也會令人分心,因而忘記剛才把碗放在手邊,結果手一揮便撞上。

另一個可能,是留家時間大幅增加,「耍笨」的機會也變多了。往常多會在外用餐的人,過去大半年也得親自下廚和洗碗。若是為人父母者,更要邊工作邊照顧孩子。壓力水平可能因而大增,令人較常打破或撞倒易碎物品。Voelbel 認為,正如「大多車禍發生於住所附近」的舊統計,困在舒適的家中或令人得意忘形。這有可能讓人更留意到日常的手腳遲鈍,尤其是煮食之時。

除了上述兩點,Voelbel 相信還有一種情感因素作祟。我們注意到自己的笨拙,不一定是因為笨事做多了,也可能是因為身處疫症大流行,本已心緒不寧,那些小碰撞再引起巨大的情感反應,令印象更鮮明深刻。Mull 將這比喻為情緒上的曬傷 —— 皮膚已經又紅又痛,此時當你又撞到甚麼東西,那足以傷得比一般情況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