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動過後,明尼阿波利斯的警察如何調整?

A+A-
2020 年 6 月,明尼阿波利斯警察於一宗罪案的案發現場作調查,期間與附近黑人居民氣氛緊張,居民 Larry B Rich 更直播警察訊問;自從 George Floyd 一案後,當地警察執勤時所遇阻力更大,亦處處受監察。 圖片來源:Stephen Maturen/Getty Images

今年 5 月,明尼阿波利斯黑人男子 George Floyd 因被白人警察跪頸超過 8 分鐘而死,事件觸發 20 多年來,美國最大型的暴動。超過 200 個城市要實施宵禁。美國警方的暴力執法惹來爭議,中方似如獲至寶,指摘美方雙重標準,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在 Twitter 寫道:「我不能呼吸。」作為一個民主國家,示威過後,明尼阿波利斯警隊又有否調整?

自 60 年代起,美國警隊開始採用「主動執法」(Proactive policing)的警政模式,透過截查搜身來主動防止罪惡,根據史丹福大學的數字,美國每天約有 5 萬宗截查。當地警隊種族歧視問題嚴重,有色人種比白人更常遭到警察截查搜身,截查搜身除了象徵著種族矛盾、容易造成肢體衝突,也為有色人種青年帶來龐大的心理壓力。2016 年,明尼阿波利斯就曾發生命案,黑人男子 Philando Castile 截查時被警員槍殺,而且過程只有 40 秒,事件轟動全國。

彭博社數字指出,明尼阿波利斯所在的亨內平縣(Hennepin County),在 2017 年 6 月到 2018 年 5 月間,72% 被交通截查的人是黑人,只有 15% 是白人。可是,根據 2019 年的人口普查,明尼阿波利斯有 64% 的人口是白人,黑人或非裔美國人只佔 19%,交通截查的數字明顯不合種族比例。按照破案率而言,只有 24% 截查最終成功找到毒品,4% 搜獲非法槍械。然而再細分種族的話,白人司機被搜出違禁品的機率,其實比黑人司機稍稍高出 0.5%。

彭博社旗下的「城市實驗室」(Citylab)分析了George Floyd 事件前後,明尼阿波利斯警察截查市民的數字。當地人口約 43 萬,規模還不及香港 10 分之 1,但在 2019 年 1 月第一個星期內,明尼阿波利斯警察進行了 667 次截查。今年 3 月 13 日,明尼阿波利斯因為武漢肺炎而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但截查數字依然維持若干水平。

分析顯示,事件之後,當地警察明顯調整執法手段,截查數字比之前大幅減少80%;當中針對可疑車輛的截查,平均減少 24%,針對可疑人士的截查更是銳減 39%。到今年 8 月最後一個星期,截查數字大降至 209 宗。種族比例方面,事件發生後,47% 被截查者是黑人,24% 是白人,另有 14% 未有或無法歸類,相關數字沒有 2017 至 2018 年數字般極端,可是黑人被搜查的機率依然遠高於白人。

「城市實驗室」認為,在一片公眾指罵聲中,警方正「後退一步」(pullback),大大減少主動執法,不然,警察也難以承受心理壓力。據報 George Floyd 事件後,數以百計的明尼阿波利斯警察申請退隊,有些人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症狀。報道也列出截查數字下降的其他可能原因,例如警隊把資源投放到其他任務之中,又或者因為武漢肺炎,令街頭大為冷清。

當地民權運動律師 Teresa Nelson 就截查數字大幅減少感到鼓舞。她希望這標誌著警方正投入更多資源,應對真正的暴力罪行,而非在街上滋擾途人。可是,她認為需要更多的數據,尤其是現時的截查個案,究竟具體涉及甚麼罪行才可以作出結論。明尼蘇達大學法學家 Mary Moriarty 也憂慮,數字減少只因為當地示威,以及警方人手短缺,而非反映執法政策正朝著更公平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