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認可指標,ESG 創造新循環經濟

A+A-
今年 1 月的世界經濟論壇上,創辦人 Klaus Schwab 曾發表演說。 圖片來源:路透社

談到 ESG(環保、社會和企業管理),你必須要認識一個人:PineBridge 永續投資主管 Alessia Falsarone。她是「永續會計準則」(SASB)的制訂成員之一,也是首位在聯合國會議上,以 ESG 為主題發表演說的學者。

永續報告的 ESG 編纂準則分為兩大類,一是 GRI(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全球永續性報告指標),二是前年推出的 SASB。後者包括人權、勞動條件、董監結構、供應鏈管理、溫室氣體排放等議題,是投資者檢視一家企業的重點。

以 SASB 來說,這項指標在 2018 年底正式發佈後,成為金融機構對企業貸款、投資的判斷標準,外資也會在評估是否買入一家公司股票之前,先確認公司有沒有根據這套準則作績效報告。

Falsarone 指出,SASB 適用全世界任何產業、任何企業,並將環保、社會責任和企業管理項目細分為各種量化指標,幫助投資者比較一家公司和同業的 ESG 狀況。

SASB 創會主席 Robert Eccles 曾在「哈佛商業評論」指出,公司常把「財務績效」放在「ESG 績效」前,讓社會負擔成本,股東受益,畢竟降低廢氣排放,對公司而言都是額外負擔。

2006 年,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PRI)啟動,目的是倡議所有投資機構,承諾將 ESG 三大方向納入主要的投資依據。如今 2020 年,簽署機構已突破 3,000 家,其中包括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日本政府退休基金在內,資金規模更成長 15 倍,突破 100 萬億美元。

根據 PRI 統計,至 2019 年全球納入 ESG 因子的機構,旗下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已超過 86 萬億美元。而簽署責任投資原則的機構數也從 2006 年(PRI 問世)的 63 家,至去年已超過 2,370 家。

2019 年 8 月,包括摩根大通、強生等 181 位龍頭企業的行政總裁共同簽署「企業宗旨宣言」,承諾要在企業中實踐永續價值,把社會責任置於商業利益之上。

今年 1 月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年度主題:持份者資本主義(stakeholder capitalism)也強調,企業不能只追求獲利極大化,還要兼顧所有持份者的權益,追求經濟、社會與環境的永續發展。

WEF 創辦人 Klaus Schwab 主張,企業應端出一把「新量尺」,將 ESG 納入原有的企業價值體系中,以補足過往僅偏重財務指標的管理缺口。

ESG 浪潮的興起,代表對傳統的線性經濟思維,與持份者資本主義的徹底反省。線性經濟只求短線思考,一味追求財務績效、有形資產,並致力將內部股東的利益極大化,這事實上是將相關的成本轉嫁到社會與環境上。

然而,注入 ESG 精神的「循環經濟」架構下,企業須有長線佈局,引入非財務方面的風險評估,例如商業行為對環境、社會與健康的衝擊,確保所有持份者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