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依賴化石燃料,如何改變世界?

A+A-
反對使用化石燃料的標語。 圖片來源:路透社

武漢肺炎疫情令石油需求下降。有評論認為,武肺加上可再生能源興起,會令化石燃料進入「終極衰退」;但阿聯酋國有穆巴達拉投資公司(Mubadala)則相對樂觀,認為全球石油需求還會增長十年。 在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資深研究員 Philip Gordon 看來,世界是否繼續依賴化石燃料,除多方面影響環境,最終更可能導致國家之間的緊張局勢,甚至引發資源衝突。如何處理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亦會對地緣政治產生不同影響。

Gordon 認為,從人類懂得燃燒煤炭開始,世界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便在地緣政治催生不同影響。近代至今,大國對石油及天然氣的需求,推動了經濟及軍事發展。諸如過去的殖民主義、日本襲擊珍珠港,以至 1967 和 1973 年的阿拉伯石油禁運、 1990 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1990 和 2003 年的波斯灣及伊拉克戰爭,Gordon 指這些重大事件背後,或多或少均受能源需求增長所牽引。

然而,人們未有充分關注依賴化石燃料造成的潛在地緣政治後果。他形容,國家為避免氣候災難制訂的能源政策,影響事實上並不限於能源、環境範疇,還將對國內及世界政治產生深遠影響。Gordon 假設,世界若能步向無碳,對化石燃料生產的依賴大大減少、幾乎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都能妥善收集存儲、利用或補償,那麼世界政治格局亦會出現多種轉變。

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產油國若收入減少,將可能面對各種經濟問題。 圖片來源:Karim SAHIB/AFP

他認為結果之一,可能是動搖石油或天然氣生產國的政治體制。據國際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數字,到 2040 年,依靠化石燃料賺取收入的國家,可能損失 7 萬億美元。這些國家包括利比亞、伊拉克、科威特、尼日利亞、沙特阿拉伯、委內瑞拉、俄羅斯、阿聯酋及伊朗。Gordon 指,石油收入下降,會迫使這些國家削減對水電等公共事業的補貼、提高稅收、減少依賴外籍勞工,迫使國內公民從事勞動工作。

Gordon 表示,上述變化有其潛在好處。這些國家將不得不改革經濟、增加教育、工業、人力資本及其他非能源領域的投資。然而,他提醒過渡期將十分艱難且破壞力極大,因為這些國家的公民,普遍習慣在「以生活安穩及繁榮換取忠於政權」的隱性社會契約下生活,一旦政府再無法維持經濟繁榮,或會成為國內動盪的根源。當中,沙特阿拉伯尤其受到打擊。隨著青年人口持續增長,政府要創造數百萬個就業崗位。Gordon 稱,沙特每年將有高達 1,000 億美元的赤字,只需短短幾年,就能耗盡國家財政儲備。此外,俄羅斯亦將損失相當可觀的能源收入,並導致政府以更強硬手段鎮壓民眾,以保持權力。

對美國來說,若國家及全球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程度下降,則可以預視,該國在這些地區投入軍事力量和資金的意願,可能會進一步降低。Gordon 引述美國前以巴談判特使 Martin Indyk 今年初在「華爾街日報」提出的觀點:「中東不再值得美國介入,因為美國不再依賴進口石油。」正如總統杜林普的說法及行動一樣,一方面主張美國能源獨立,認為前任總統們浪費高達 7 萬億美元,只為穩定一個不再關乎美國切身利益的地區,同時承諾減少駐伊拉克、阿富汗及敍利亞的美軍數字。

Gordon 表示,美國能源獨立的戰略影響可能有所誇大。即使美國不再直接從波斯灣地區進口石油,仍要保障當地石油交易能自由流通,自身及其夥伴、盟國才能從中獲益。故美國將繼續在該地區繼續從事遏制伊朗、支持以色列、反恐和防止核武擴散的活動。儘管如此,Gordon 指屆時價值下降的中東,已不值得美國在當地犧牲美軍的生命與資金,故或變得不太可能直接參與該地區的事務。他提醒,如此一來可能增加地區安全真空的機會,當地各國家之間的衝突,加上外部力量如俄羅斯、土耳其和中國等地參與,將為地區局面增添變數。

擺脫化石燃料的過程,亦可能加劇美中衝突。因為中國長期爭論,美國等發達國家,應為氣候問題負上大部分責任,美國則主張中國要按照當下的碳排放量,發揮相應減排作用。Gordon 指,即使中國最近表示願意承擔更多改善氣候的工作,但鑑於兩國在貿易、台灣和南海問題、知識產權、人權、武漢肺炎危機的責任等各議題均爭執不休,氣候變化責任分擔的範疇,恐進一步破壞兩國關係。他表示,美中在這方面的爭端,可能會引發新冷戰,全面影響未來幾十年的國際關係。

就 Gordon 所指,各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而調整氣候政策時,將需要同時評估對地緣政治的影響。畢竟過去一個世紀甚至更長時間裡,世界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改變了國際關係發展。他指,各國領袖現時要「脫癮」,便要一併考慮脫癮產生的政治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