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長黑猩猩社交方式:朋友重質不重量

A+A-

有朋友作伴總是好事,不過,朋友的性質及數量不免因年紀而改變。成年後,人們往往有很多朋友,但隨著年齡增長,社交圈開始「貴精不貴多」,傾向只與一些最要好的朋友保持聯繫,並享受與他們相處的樂趣。據「紐約時報」報道,這種現象不只出現在人類身上,黑猩猩也是如此。

美國塔夫茨大學人類學家 Zarin P. Machanda 指出人類隨著年齡增長,就會想:「我人生中已沒有時間去面對一些負面的人,或者不想因負面人事物而浪費時間。」因此,人只會專注於經營與幾個好朋友的關係,將時間及心力投資在他們身上,這種行為可以解釋為「社會情緒選擇理論」(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

Machanda 與好友密歇芝根大學心理學家兼人類學家 Alexandra G. Rosati,同是烏干達基巴萊(Kibale)黑猩猩計劃的負責人,對當地黑猩猩已進行多年觀察。她們都想知道,為甚麼黑猩猩似乎不像人類般,明白生命有限期,應更珍惜重要的人,但仍不約而同地有著相似的交友模式。

她們的研究結果近日刊登在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肯定了黑猩猩有著類似人類的社交傾向。研究團隊是次主要觀察雄性黑猩猩之間的互動,因為雄性很合群,並在族群中建立很多友誼;而雌性則較依賴家庭,所以雄性關係相對上更容易分析。

團隊從事該研究 20 多年,幾乎每天觀察並記錄雄性黑猩猩在幾個方面的行為。他們已對 21 隻介乎 15 至 58 歲的雄性黑猩猩,進行了 78,000 小時的觀察,以黑猩猩之間的親近行為來介定友誼(只有朋友才會一起坐);同時亦以會否互相梳毛來決定黑猩猩的友誼究竟是單向還是雙向的。

他們發現,隨著年齡增長,黑猩猩會發展出更多雙向的友情,並減少單方面付出的友誼。牠們對整個群落亦表現出更積極的態度,例如一視同仁地為好友以外的黑猩猩梳毛,侵略性也會減低。研究團隊指出,其他靈長類隨著年齡增長,不一定會依循這種模式,像有些猴子會傾向不再社交,而且其攻擊意欲仍然相當高。

今次發現雖不能證明或否定,對死亡的認知,是使牠們出現類似人類行為的原因,但至少表明黑猩猩與人類都會因為一些原因,可能跟衰老有關,而發展出相同的習慣。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進化人類學家兼貢貝黑猩猩(Gombe Chimpanzee)資料庫負責人 Ian Gilby 更估計,可能因為牠們隨著年長,情緒變得更穩定,加上有朋友去世,亦可能沒有動力及精力去再建立新關係,社交自然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