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常:藏書的領悟

A+A-

上月,襯著 long weekend 的時間,終於的起心肝走到書房和工作室,整理自己積存多時的書畫和雜物。

在執拾的過程中,少不免會遇到所謂的「斷捨離」時刻,並深切地體會到「捨得,捨不得」之說易行難。

相信不少朋友曾經向 Netflix「收納女王」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取經。根據她的理論,其中一個最有效的「斷捨離」方法,就是撫心自問,該物品有否在心中產生歡愉之情(spark joy)?

她又建議,我們可以嘗試把物品抱在手中,然後閉上眼,用心地慢慢感受及觸摸它(feel and touch it),細心觀察心裡的自然反應(see how your body responds)。

如果心情指數是 up 向上式的,嘴角會情不自禁地由心笑起來?那就不妨保留吧。

如果心情指數是 down 向下式的,或沒有甚麼感覺似的?那就代表該物品原是可有可無的,請盡快把它處理掉吧。

說到藏書,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自己總會因為種種原因而購買。有的書迷因為追隨某某某作者而買;有的讀者則可能只是路過書店或在書展隨手買下來。現時,坊間一般中文書籍都是一百幾十元,並不貴重,除非是有重讀價值的重要參考書,或是一些可遇不可求的絕版書、初版書、特別精裝版、限量簽名版等等,否則理性地看,其實大部分書籍在讀完後,真的沒有甚麼收藏或保留價值的。

但問題是,對於「書蟲」而言,書不只是買來「看」的,還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心理作用。中國民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梁實秋就曾說過:「不管香不香,開卷總是有益。所以世界上有那麼多有書癖的人,讀書種子是不會斷絕的。買書就是一樂…… 一個讀書人很難不染上『書淫』的毛病……」畢竟,擁有一個汗牛充棟的書房,是每位讀書人夢寐以求的理想吧。

但受制於香港的「土地問題」,不管你條書蟲有多「淫」也好,遲早都得面對「斷捨離」的問題。

那天,站在書房裡,看著一箱又一箱曾經與我共渡滄海的棄書,忽然想到電影「反斗奇兵 4」的情節:這堆舊書的下場,是否就像胡迪失去了安仔後的慘況?還是更可憐的,將會淪為二手店角落中一堆無人認領的廢物?

所謂「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這些老子的教誨,我們都讀過,也都記得。但面對著這樣有如死別的情景,也不能不唏噓,因為我深切的體會到,現在我所擁有和保留的,也終有喪失之虞。

多少愛書的人士都把他們苦心聚集的圖書拋棄了,而且再也鼓不起勇氣重建一個像樣的書房。

就像我城的曾經繁華一樣,終究歸於死寂。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前佳士得美術學院亞洲課程主管,現為獨立藝術顧問。夢想成為一個快樂的「修藏家」,相信藝術收藏只是手段,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令自己成為一個更有修養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