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拋棄共和黨候選人,選民拋棄了嗎?

A+A-
2016 年,美國報章報道杜林普勝出大選的消息。 圖片來源:路透社

假如留意美國新聞,不難發現今屆美國總統大選,大量報章均為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背書。如此情況 4 年前大選亦似曾相識:美國 20 大報章裡,無一支持杜林普;多年來不明確表態的「今日美國」(USA TODAY)其時更表明不支持杜林普。然而,候選人獲多少主流報章加持,似乎未能成為他們最終所獲選票的參考。英國雜誌 Press Gazette 便在大選前,整合及比較過去 40 年美國報章及選民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支持度的差異。

雜誌根據新聞學評論組織 St Louis Journalism Review 及美國總統歷史資料庫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提供的數據,列出包括「侯斯頓紀事報」(Houston Chronicle)、「芝加哥論壇報」 (Chicago Tribune)、「洛杉磯時報」、「紐約郵報」、「紐約時報」、「今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及「華盛頓郵報」在內,發行量排名前 20 的美國報章,對共和黨候選人支持度的變化。

1980 至 2000 年代初,美國各大報章對民主共和兩黨的支持度分佈相對平均;希拉莉(2016 年)與拜登(2020 年)得到的報章支持數字之高,乃過往年所未見。改變始於 2008 年民主黨奧巴馬參選,他在當時的 20 大報章中,取得 15 家支持,僅有 3 家支持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John McCain)。是年,「芝加哥論壇報」一改 161 年創報立場,首次支持民主黨人,「侯斯頓紀事報」同樣打破一直偏右的立場,為奧巴馬背書。

奧巴馬於 2008 年勝選,2012 年挑戰連任並再度當選時,仍取得 20 大報章中過半數的 11 家支持。報道稱,若按有 16 家報章為拜登背書的程度來判斷,拜登將在今屆大選取得美國投票史上最輝煌的勝利。不過,事實卻是 4 年前同獲報章壓倒性支持的希拉莉,最終敗於杜林普手上,顯示報章支持,未必一定帶來勝利。雜誌甚至指出,此情況反映報章社論的意見,無法影響普遍選民看法。

在美國,媒體為誰背書,由獨立於新聞團隊的編輯委員會(Editorial Board)決定。儘管對媒體本身而言,此一界線分明,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特約編輯 Chris Cillizza 近期在專欄表示,他認為多數美國公眾並不欣賞這種做法,會對報紙造成壞影響。他稱:「要人們分辨媒體的編委會與記者,是荒謬的想法。不僅如此,編委會的背書更令記者難以工作。因為人們在閱讀記者的報道時,會根據那些為拜登背書的編委會文章先入為主:『我已知道你們這篇文章的用意。』」

  • 各大美國報章為今屆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背書。

「洛杉磯時報」資深社論編輯 Michael McGough,則樂見所屬報社支持某一候選人。該報自 1972 年起不曾為候選人背書,直至 2008 年方打破慣例支持奧巴馬;表態做法延續至今。McGough 稱此舉只是「回歸常態」:「我知道有些報社老闆將政治背書當成權力運用,但在我看來,這只是行使和應用公共教育。我們當然希望自己的論點具說服力,讓選民支持我們認可的候選人,但不應因此視我們為政治代理人(power-brokers)。」

今年,20 大報章中亦似乎有部分報社留意到相關問題。2016 年,「亞利桑那共和報」(The Arizona Republic)及「達拉斯晨報」(The Dallas Morning News)分別在創報以來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次表態支持民主黨候選人。但今年,兩家報章均宣佈不再延續此做法。「亞利桑那共和報」在社論指,研究讀者意見後決定永不為總統候選人背書,並提及有讀者反映難以辨識新聞及社論的分界線;又有意見認為若媒體認可某個候選人的話,會妨害選舉。「對今天的讀者來說,他們希望讀到有見識且具名的觀察員觀點,而不是未經署名的社論去認可一個候選人。他們不希望自己閱讀的報章或新聞網站,告訴他們應向哪個候選人及政黨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