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捕漁船,向拉丁美洲進發

A+A-
智利海軍少將 Rodrigo Lepe 展示扣押的中國漁船片段。 圖片來源:路透社

「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這句話或也適用於海洋。中國漁船從東亞西非四出捕魚的行為,被評為耗盡自家附近區域漁獲後,出動龐大捕漁船隊進入其他國家海域,令魚類資源枯竭。近期,拉丁美洲地區包括厄瓜多爾的科隆群島(Galápagos Islands)、秘魯以及智利海域,均發現大量中國漁船蹤跡。

據海洋保護組織 Oceana 在 9 月發表的報告,今年 7 月 13 日至 8 月 13 日,一個月內有接近 300 艘中國漁船在科隆群島作業,總時長達 73,000 小時。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研究員 Ryan C. Berg 直斥,龐大的中國船隊來到當地掠奪資源,以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需求,違反保護環境及可持續捕魚的規範,有時甚至侵犯別國主權。對依賴海洋為生的當地人來說,中國的捕魚手法可能重挫他們脆弱的社區運作模式。

8 月,厄瓜多爾海軍艦隻,在鄰近科隆群島專屬經濟區的國際水域航道,圍繞一艘中國漁船。 圖片來源:路透社

南美水域的海洋生態系統,一直因「秘魯寒流」(Humboldt Current)而得益,寒流從智利一直向厄瓜多爾南部海岸運送富含營養分的海水,故該區域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另一方面,Berg 認為中國沿海的漁業資源面臨短缺,加上中國人口對海鮮需求不斷增長 —— 海鮮消費量佔全球總數 3 分 1 —— 迫使政府尋求確保漁獲供應的方法。或因如此,南美便吸引了千里之外的中國漁船越洋而至,早至 2013 年,已有報道指中國漁船在西非大規模捕魚;Berg 指近年中國漁船進入南美水域的頻率亦有所增加。

Berg 稱,中國漁船為了在國際水域及其他國家的專屬經濟區捕魚,會在抵達這些水域時,關閉船上的自動識別系統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隱藏位置,又會使用權宜船旗(Flag of convenience),且在公海作轉船運輸,增加監視難度。漁業新聞網站 SeaFoodSource 便報道,中國漁船在西非國家加納捕魚時,會掛上另一西非國家利比里亞的船旗。這些濫用權宜船旗的船主,旨在逃避追查,阻礙當局「查出及制裁非法捕撈最終受益者」。

過去,拉丁美洲國家一直擔心中國會以減少入口原材料作報復,又或已欠下鉅額中國貸款,而謹慎批評中國侵害當地海洋資源利益的行為。不過,Berg 形容中國漁船近期的違規舉措,明顯影響了許多拉丁美洲國家的漁業狀況,令人們重新關心這一問題。其中,「秘魯寒流」原令有關水域的巨型魷魚生長繁盛,但當地的漁業協會指出,中國所捕穫的美洲大赤魷(Humboldt squid)數量,便損害秘魯漁業 43% 的魷魚出口量。

Berg 表示,拉丁美洲國家由於海軍資金不足,無法開展針對中國漁船的威懾行動,需要美國協助。8 月,美國海岸警衛隊便與厄瓜多爾海軍合作,在科隆群島一帶聯合巡邏,又在 9 月宣佈協助厄瓜多爾等國家,打擊非法、未有報告及不受管制的捕魚行動。 他認為,憑藉海岸警衛隊的設備、經驗及能力,將能以航空及衛星圖像提供情報,指導驅逐漁船的執法行動。同時,Berg 期望海岸警衛隊為有關國家提供的培訓,能提升他們執行登船及檢查任務的能力,並成功緝捕非法捕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