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照為何長這樣?

A+A-
香港示威者在抗議期間手持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 圖片來源:路透社

對很多香港人而言,你手上持有甚麼護照,與其說是身份認同象徵,不如說是生死攸關的安全問題,但很少人意識到這可以是一道美學課題。為何護照設計總是千篇一律,相似的封面顏色、類似的內頁樣式,背後有甚麼國際規範、約定俗成?有限空間內,護照設計又可以有多跳脫?

台灣立法院在今年 7 月通過決議,要提高護照上的「台灣」辨識度後,時代力量隨即舉辦「We are TAIWAN 護照封面設計比賽」。賽事分為「國際規範組」及「創意組」,結果兩大組別的參賽作品,同樣顛覆我們對慣常護照封面的想像,有作品加入雀鳥、蝴蝶、梅花圖案,用上粉紅色、紫色、黃色、橙色等不常見的底色。

雖然台灣官方最後公佈的新護照,除了放大「Taiwan 」而縮小「Republic of China」外,大致仍然沿用舊版設計,與參賽作品差距甚遠,難免讓人深思,全球各國的護照設計何以依循著相近的官僚美學?

護照顏色隱含的政治訊息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護照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 450 年,希伯來聖經的「尼希米記」(Book of Nehemiah)記載,先知得到波斯國王阿爾塔薛西斯一世(Artaxerxes I)批出類似護照的授權文件,要求幼發拉底河以外的統治者,批准其通行至猶大王國,但我們無從得知這些文件的模樣。現存最古老的護照,則是 1636 年由英王查理一世(Charles I)所簽發,以牛皮紙製成、比現存護照大得多、而且經過多次摺疊。

1915 至 22 年間,英國在紐西蘭發行的最早護照版本,內頁可摺疊成多個等份。 圖片來源:Topshirilgan/Wikimedia Commons

至今我們所熟識的現代護照,遲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才誕生,當時的考慮是要避免外國間諜潛入。第一本公認的現代英國護照發行於 1915 年,文件可摺疊成 8 等份,由硬紙板封面保護,有英國皇家徽章,封面印有代表英格蘭的獅子及代表蘇格蘭的獨角獸,與現今設計相似。

在大戰結束後的 1920 年,聯合國前身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發佈全球首個護照設計準則,乃作為維繫世界和平的措施之一。其中限制包括 32 頁分頁、至少要採用兩種語言、封面必須印上國名、國徽必須置中、底部印有「Passport」字眼等等。現代護照正式誕生。

1942 年邱吉爾戰時使用的護照(左)與配給供應簿(右)。 圖片來源:Fox Photos/Getty Images

雖然現今國際民航組織(ICAO)所要求的設計,只規範封面尺寸、格式與印製技術,未有限制封面用色,但各國護照大致離不開三種色調:紅、藍、綠。總體而言,美洲國家護照傾向藍色封面,共產統治的國家偏好紅色封面,伊斯蘭國家則偏好綠色等。

封面顏色的選擇,有時傳遞了國家的立場定位。英國脫歐後宣佈將護照封面恢復成原來的藍色,以示擺脫歐盟的形象,但其實歐盟過去從未規定成員國護照顏色,一切都是出於國家自身意願。英國是在 1988 年為迎合其他歐盟成員,才把護照封面染上勃根地紅。

平衡防偽與美學考量

相較於封面,護照的內頁設計彈性更大,通常都會印上國家名勝古蹟、自然奇觀、偉人肖像等,令護照仿如一部國民教育課本。例如英國護照每頁有莎士比亞的水印頭像,日本護照印有葛飾北齋最少 24 幅浮世繪作品,2007 年設計的美國護照則有總統雕像山(Mount Rushmore)、長角牛和飛剪式帆船的圖案。

在護照內歌頌甚麼人事物,有時是引發爭議的政治難題。譬如美國護照中有 13 位名人金句,但只有 1 人是女性,便曾引起女性主義者不滿;相較之下,舊版的加蓬護照可能最叫女性主義者滿意 —— 其封面印有母親餵哺母乳的圖案。

除了民族認同的影響,防偽保安因素亦往往凌駕於美學考量之上,以致分頁構圖總是愈精密愈好。2015 年加拿大新護照的內頁,在紫外線照射下可見煙花匯演、彩虹、星座等,可算當時最頂尖的防偽特徵。

  • 挪威護照內頁印有簡約的風景圖案,背景在紫外光照射下顯現出一道光芒。 圖片來源:Hest Agentur

部分出色的護照設計,能在兼顧防偽需要的同時,拒絕在美學上妥協,2014 年版本的挪威護照可謂佼佼者。內頁背景印有挪威風景圖案,用白色、青綠色和朱紅色砌成,簡約設計富現代感,也向北歐傳統致敬,而在紫外光照線下,每頁更會顯現出一道光芒,有如北極光絢爛的彩帶,說是當今最優秀護照設計也不為過。

可是,挪威護照的別樹一格畢竟是特例,世上絕大多數護照終究大同小異,封面字體一律燙金的慣例,透露出濃厚的官僚主義美學色彩。這樣的傾向可能恰恰證明了,國家在確立民族認同同時,更渴望遵循傳統刻板而嚴肅的設計樣式,以示可躋身於國際舞台,能夠在列強之林中分庭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