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主流媒體的「三無嘴臉」

A+A-
拿破侖被放逐到艾爾巴島之際的諷刺漫畫。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賓州參議院舉行聽證會,百年之後的歷史學家或許會說,這場聽證會是一個歷史轉捩點。

因為很多證人不畏恐嚇(譬如選舉總務署署長 Emily Murphy 表示,連她的狗也不能倖免於恐嚇),都勇敢出席作證。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選舉舞弊問題,就是 11 月 3 日半夜,六州同時暫停點票之後,拜登得票是如何反超 Trump?證據顯示:拜登在 90 分鐘內得票 60 多萬張,而 Trump 得票只有 3,200,連零頭都不到,在場的人都哄堂大笑:

60 多萬張票,只在 90 分鐘內,是如何核對簽名、日期而證實全部有效呢?這至少是超音速的效率吧。

出席賓州聽證會的人,應該不完全是共和黨或者 Trump 支持者,但現場爆發的笑聲證明,常識和常理,依然能夠使有良知的人凝聚在一起,令謊言無所遁形。

之前許多媒體叫囂「證據呢?」、「證據呢?」最大的社交媒體還專門製作標籤,聲稱「美國選舉制度多年來公平完善,舞弊可能幾無可能」;現在證據來了,證人也都現身了,莊重宣誓,但美國「主流媒體」全部粒聲唔出,對於如此重大的新聞,居然索性扮盲。

連香港的「主流媒體」,也曾特地發文為拜登直線上升的得票解畫,稱其「大致合乎比例」,他們顯然認為,坐在太平洋這一頭冷氣房內的「科學」分析,一定比賓州當地在議會發誓的證人更可靠。

美國主流媒體對選舉舞弊的種種亂象,不但視而不見,還不斷叫質疑的人收聲,甚至將所有質疑聲音貶斥為妖言惑眾、陰謀論,好像有份質疑的人都是gullible 的低端人口,拚命叫世人要相信美國選舉制度公平、透明、完善 —— 雖然明明看見當地選民拍攝的片段顯示:有的票站竪起圍板、有的不許公眾入場監票、有的監票員站在老遠,要用望遠鏡才能看見點票桌 —— 而這一切都很合理正常,毫無可疑。

這一切其實說明甚麼?不要去聽信主流媒體「無冕之王」這種漂亮話,以為他們是為真相、真理、信仰作戰的勇士。其實媒體從來也沒有那麼高尚,不要站在紐約時報總部大廈門前,便以為他們做的事和門面一樣光鮮;不要因為看了奧斯卡得獎電影,譬如揭露天主教性侵案的「焦點追擊(Spotlight)」,和借古諷今的「戰雲密報(The Post)」,就熱血沸騰。

媒體當然和其他行業一樣,有人勇敢正義,肯定也有人腐敗墮落。理想的情況是,媒體可以監察政府(或者其他勢力),揭露不公不義,為真相說話;但不幸很多時候,媒體也只是為權力、金錢服務而已,即所謂的「喉舌」,甚至充當政治「打手」(當然他們不是使用武力,而是製造「人言可畏」的壓力)。如果看完 SpotlightThe Post 而心血澎湃,最好也同時看一看「李察朱維爾:驚世疑案(Richard Jewell)」和「新聞守護者(Mr. Jones)」中和一下。

今日所謂的主流媒體,因為仰賴金主和廣告商的鼻息,不必直接面對讀者或者觀眾,無信念、無原則是等閒事,一句真話也沒有的更是大把。

相比之下,跟紅頂白可算媒體最不惡劣的品行了,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 1815 年拿破侖在滑鐵盧之敗後反攻巴黎,巴黎的「主流媒體」Le Moniteur Universel 由 3 月 9 日到 3 月 22 日之間對他的稱呼先有「喪屍」、然後是「科西嘉的怪物」、「猛虎」、「怪獸」、「暴君」、「篡位者」;直到他迫近巴黎的時候,就改成了「波拿巴」;眼看他勝利在望,又恢復了「拿破侖」之稱,當他已經到達巴黎郊區的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這時候就成了「皇帝」;當他正式進入巴黎的時候,直接變成「皇帝陛下」了。

當然這段典故,網上已經有很多聲音說是謠言了,難道歷史紀錄也要為了媒體正義的形象而有所犧牲嗎?正如 Trump 曾經批評美國主流媒體是 Fake News,也有很多正義之聲認為他應該忍口,不可只顧為自己打抱不平,而使媒體的清譽和地位受損。

可是,媒體這一行又不是青春玉女,有甚麼清白之身可言?媒體只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就是記錄真相,包括他們的前輩在拿破侖面前倨後恭,醜態畢露的真相。在大是大非的歷史關頭,美國主流媒體竟然集體裝聾作啞,不是單純失職了,所以,在主流媒體發明甚麼「後真相時代」的今日,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或者每一個不主流的「獨立媒體」都有責任記錄真相,為歷史存檔。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