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舊電視版蝙蝠俠 —— 惡俗的品味背後,可能是艱苦的人生

A+A-
1960 年代的電視版「蝙蝠俠」將故事改編成滑稽搞笑的情節;圖為劇照。

小時候看舊電視版「蝙蝠俠」或粵語殘片的時候,我總會對那種老套廉價的表達方式感到疑惑。會那麼卡通、那麼荒謬,是因為技術所限、影視技巧不發達,還是導演的功力問題?因為先看了這套「蝙蝠俠」,使我有一段時間,以為這不過是一套好人打壞人的老套作品。

直至開始有了網絡,我真的看到「蝙蝠俠」漫畫時,才發覺並不是那回事。漫畫講述的是一個黑暗英雄,而不是電視上那個將底褲穿在外面的滑稽佬。換句話說,這個電視版是刻意把蝙蝠俠弄得滑稽的。

為甚麼他要這樣做呢?難道是因為遷就 60 年代觀眾頭腦簡單,品味惡俗?為何要把蝙蝠俠這個有點黑暗的故事,改成滑稽搞笑的東西?後來我看了些文章,才漸漸理解到惡搞當中的真相。

因為在 60 年代,3、40 歲的成年觀眾,哪怕是美國人,可都是成長於苦難的大時代。年紀大一點的經歷過大蕭條的貧窮,年紀輕的也在二戰中長大,而且接下來還得經歷韓戰與越戰,又被世界大戰的陰影籠罩;而香港人則多是戰後走過來的難民,居住環境惡劣。

當觀眾都見識過更黑暗艱苦的人生時,蝙蝠俠只是個過得很爽的虛擬角色;圖為「蝙蝠俠」電視版劇照。

你要跟這樣的人講「悲哀的黑暗英雄」,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失去雙親?這在戰爭時代並不罕見,當觀眾都見識過更黑暗艱苦的人生時,蝙蝠俠只是個過得很爽的虛擬角色;在大家面對大國與戰爭的威脅時,蝙蝠俠打擊罪犯這件事也不會吸引。

換句話說,若「黑夜之神」放在那個年代,是不會像今天那麼受歡迎的。對於生於憂患的世代來說,你不用再跟他們說虛擬的角色有多慘,因為他們自己比虛擬的悲慘更慘。他們反而會想要滑稽的蝙蝠俠,為人生帶來一點輕鬆。有時,惡俗的品味背後代表的,是一代人艱苦的人生。

喜歡看這套東西的觀眾,很可能是上過戰場的老兵、失去至親或傷殘的人、在貧窮中成長的勞動階層,或者是被罪犯殺掉雙親的富家公子,對他們來說,當個滑稽少爺不就剛好?

當然去到我們的年代,就只看到那種滑稽和廉價,所以不再吸引了。創作終究也是屬於一個時代,並反映那個時代的。如果我們只看作品,而沒有考慮受眾的話,可能很難會感受到其受歡迎的原因吧。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鄭立,Cheng Lap,香港人。從不被寄望的職校生到取得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史學碩士,曾任教職,後轉行創辦公司並開發電腦遊戲「民國無雙」。長於議題思辨、邏輯推演,評析經濟與政治局勢。現於香港「明報」,台灣 udn 「鳴人堂」專欄,以及 PTT 論壇發表文章。著有「有沒有 XXX 的八卦」及「希特拉救港攻略」。Facebook Page:Cheng L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