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我們的集體情緒:Acedia

A+A-
圖片來源:Tony Tran/unsplash

經過一整年的抗疫戰,很多人都疲倦了。課堂變成網上進行,無法與同學相見;限聚令下,公眾活動都暫停,無以享樂。可是,人們還是要工作,只不過有時是 Zoom,有時則要回辦公室。慢慢地,新聞一天比一天差,網劇好像愈來愈重複單調,人們對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勁。澳洲天主教大學宗教學家 Jonathan Zecher 就用一個古老英文字「Acedia」來形容我們的集體情緒。

Acedia 的字首 A,有缺乏的意思,字根 cedia 源於希臘文 kēdos,可解作關注、關心或者哀痛,很多字典會把 Acedia 視為 Apathy 的同義字,意即冷感、漠不擔心。可是,Acedia 一字往後衍生更多意涵,特指中世紀僧侶的一種精神狀態,很多時涉及信仰危機。Zecher 指中世紀的天主教徒會稱 Acedia 為「正午的魔鬼」(noonday demon),他們認為這種情緒不會影響一般的都市人,而是僧侶面對空間和社交壓抑所形成。

根據當時僧侶的描述,這種精神狀態有多種特質,例如無精打采、無定向的焦慮和無法集中。英國廣播公司(BBC)把 Acedia 翻譯為怠惰、慵懶、無精打采;國家教育研究院則譯作「懶惰的罪」,或者「頹靡」是更精準的譯法。隱修士龐帝古斯(Ponticus)列舉的「八宗罪」,亦即我們後來時常聽聞「七宗罪」的原版,就包括了 Acedia。而且龐帝古斯認為 Acedia 最為陰險,當僧侶克服其他七宗罪如暴食、色欲、貪婪後,Acedia 才會侵襲僧侶的心靈。

圖片來源:Sepia Times/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

後來,龐帝古斯的徒弟卡西安(Cassian)翻譯八宗罪時,就把原文 Acedia 譯作 Sloth,在現代英語是懶惰的意思。然而在中世紀,特別是拜占庭帝國,Acedia 依然是僧侶群體常用來形容情緒的字,也會出現在醫學文獻、宗教劇場和布道之中。Acedia在 1607 年第一次出現在現代英語世界,但一直不是常用的字。Zecher 表示,如何表達情緒不單反映我們身心的感受,也反映人們的思考模式和社會面貌,因此會隨著歷史發展而有所不同。

由於 Acedia 一字主要形容僧侶的處境,當人類社會愈世俗化,神學道德規範愈不重要,Acedia 一字就從人們日常生活中消失了。今年,愈來愈多人重新發掘 Acedia 一字,Zecher 認為是由於疫情和政府的抗疫政策,令我們的處境變得很像中世紀的隱士僧侶。社交距離政策令人們變得孤立和疏離,也大大改變了生活習慣。人們或許不需要像古代僧侶般擔心惡魔的誘惑,但社會媒體就散播著海量的失實資訊。Zecher 認同現在正是重新發掘 Acedia 一字意義的時候。

他指,再次提起 Acedia 有兩點好處。現時人們會借用一些臨床心理學的用語,例如抑鬱和焦慮,來形容疫情帶來的情緒影響。可是 Zecher 認為這可能造成標籤效應,提出 Acedia 一字會讓人明白在疫情之下,有這種感覺實屬正常。更重要是,情感孤立比起物理區隔更令我們難受。重新提出這個字,或者會令人們更容易表達、梳理自己正在面對的情緒,更易與人溝通,從而調整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