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生署上星期以減低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風險為由,宣佈將衛生防護中心與醫管局的疫情記者會改為網上記招,傳媒只准用文字訊息提問,令一眾新聞工作者群情洶湧,迫使官員繼續舉辦實體記者會,但地點改為地方寬敞的政府總部。
雖然記者在這事件的反應強烈,但事實上,網上記者會已成為新常態的一部分。在疫情下,每天的新聞採訪安排,大部分都在 Zoom 或者 Teams 進行,財經新聞尤其如此,業績或產品發佈都是透過電腦螢幕互動。
對於傳媒高層和編輯,網上記者會實在是「多快好省」。由於省卻了交通來回和等待的時間,記者一日可以採訪多個線上記招,更可一邊聽發佈一邊寫稿,再一邊出即時新聞,效率大大提升。在經營環境惡劣、人手不足的情況下,Zoom 記者會完全是傳媒恩物。
對於公關來說,網上記者會則更容易控制場面和效果。由於鏡頭覆蓋有限,公關可以即時從旁向記者的發問作出提點;不少記者會及業績發佈更限制以文字訊息提問,公關大可「揀問題」來回應,避開尖銳質詢。但這對於記者的採訪空間而言,自然是收窄了不少。
不過,網上記者會始終是遙距進行,公關若想突出公司機構形象、帶點人氣及人情味,又或者與傳媒記者建立關係,Zoom 就無法達到此等效果了。
公關傳播是與人建立關係的工作,見不到真身,又如何做得好?
由於 Zoom 記者會非常方便,未來在風險較高的事情上,公關會多加採用以加強信息控制;而實體採訪則會成為節慶和正面宣傳項目的主流。公關記者要在此互動中佔優,線上線下都要加倍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