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形容,塞納河是巴黎的生命之河。數百年來,兩岸既有愛侶散步談情,也有工人出身的退休人士垂釣。不過,現在塞納河畔多了一批年青釣者,他們的作風格外「瀟灑」,釣起一條就拍張照,在社交網站發帖後便把魚放掉,甚麼也不帶走。
巴黎區的漁業協會現有 8,500 名會員,他們均以大約 120 美元(約 930 港元)購買全年釣魚牌照,再加上以 15 美元(約 116 港元)購買單日牌照的人士甚至非法釣魚者,多名魚具店東主估計,超過 3 萬人於巴黎釣魚。在市內售賣釣魚用品達 30 年的 Marcelo D’Amore 表示:「釣者人數沒多大變化,但目前明顯以年青人為主。」
早前一個下午,19 歲的 Eliot Malherbe 來到左岸一個經翻新後的舊工業區,與修讀藝術的朋友結伴釣魚。但拋出魚竿前,Malherbe 先在混凝土牆上,噴塗了一條綠色條紋魚。事實上,很多年輕釣者最初會受塞納河吸引,是因為河道碼頭有玩滑板及塗鴉的空間,兩項活動似乎都比釣魚刺激得多。
但曾為塗鴉藝術家及滑板好手、現為釣魚愛好者的 Manuel Obadia-Wills 反駁,貌似沉靜的河釣同樣令人興奮。「它有充滿活力、令人上癮的一面,讓你重複去做,直至那個美好時刻。滑板的話,就是完美的技巧;塗鴉的話,則是身處禁區時腎上腺素飆升;至於釣魚,就是因為最美的收獲。」
這些年青釣者建立了一套全新規矩,其中最重要的是釣魚不為魚獲,只會對勝利品拍張近照,把相片發佈到社交媒體後,便將魚放回河裡。年僅 21 歲、面朝杜樂麗花園垂釣的 Grégoire Auffert 解釋:「釣魚是一項運動,而魚是我們參與運動的夥伴。你永遠不會要求一名網球選手吃掉那顆球。」
新一代釣者還以塑膠人工魚餌,取代蠕蟲等天然誘餌。魚不會把餌吞下,釣者可靠魚的嘴軟骨將其鉤住,把傷害減至最低,有助保護塞納河內增長中的生物多樣性。海洋科學家 Bill François 指河道情況持續改善,疫症大流行下少了觀光船游走,「為魚提供較寧靜的環境」,夏季時期「繁殖良好」。
任教於巴黎城市規劃學院的 Thierry Paquot 認為,都市釣魚是全國都市人所推動、親近自然的風潮一部分。「就像都市農業那樣,現有一系列朝著同一方向的全新做法。」他相信,這一代為經濟不穩而苦的青年人從釣魚中找到社區感,並通過生態意識及以科技分享熱情,將這項傳統轉變為當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