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新一年,香港的環境保護如何迎難而上?

A+A-
守護大嶼的支持者在沙灘上展示促政府撤回「明日大嶼」的訴求。
文: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 連佩怡

對很多香港人來說,2020 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疫情下百業蕭條,日常生活大受影響。同樣地,2020 年對香港的自然環境來說,也是過得極不容易。

香港海洋面對的威脅

政府強推「明日大嶼」,擬在大嶼山的東邊海域海中心位置填出至少 1,000 公頃的人工島。

2020 年 12 月 4 日,立法會財委會通過與「明日大嶼」填海計劃有關的一份 5.5 億元前期研究撥款申請,這令很多關注海洋生態的人非常失落。雖然如此,距離正式的填海工程仍有一段日子,保護香港海洋環境的戰役仍未完結,我們必須繼續堅守,阻止政府破壞香港的自然環境。

「明日大嶼」填海計劃是一個涉及至少 1,000 公頃的填海工程,政府打算在大嶼山東邊海域的海中心位置填出人工島。如此大規模的填海工程,定必對海洋生態及環境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另一方面,整個工程對香港公共財政的影響也極為巨大,恐令庫房提早於 2031-32 財政年度內耗盡儲備。

東大嶼水域的海底發現稀有的珊瑚品種海筆,若然進行填海工程,定必對香港的生態環境帶來極大破壞。

縱使面對強烈反對聲音,以及疫情導致經濟下行的情況下,政府仍然強推「明日大嶼」,甚至聲稱該海域的生態敏感度低。綠色和平曾於 2019 年與多個環保及關注團體在該水域及海底進行生態調查,並發現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白腹海雕的蹤影;在喜靈洲及周公島上,亦有香港本土獨有的鮑氏雙足蜥,而水底則發現稀有的珊瑚品種海筆,反映東大嶼水域具有獨特的生態價值。故此,若在這個水域進行填海工程,定必對香港的生態環境帶來極大破壞。

郊野公園面臨開發的危機仍未解除

守護大嶼的支持者在去年以滑翔傘飛越大嶼山的行動,促請政府撤回「明日大嶼」填海計劃。

除了海洋環境,香港的山野森林,也面對嚴峻威脅。香港疫情仍然未受控,限聚措施下,大家紛紛減少外出,若想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不少人選擇到郊野公園。可是它們卻未能從政府的發展計劃中鬆一口氣。

政府在回應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報告時,曾表示了解到社會上的主流民意為保護郊野公園,並承諾放棄開發郊野公園邊陲的選項;言猶在耳,政府去年 10 月卻向城規會申請修改馬鞍山區內的七幅綠化地帶,其中兩幅地非常靠近馬鞍山郊野公園,最近的發展位置,更與其相隔不足 15 米!可見政府發展郊野公園邊陲的危機還未完全解除。

保育郊野是社會共識,主流民意均反對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地帶。

事實上,除了政府的土地開發,香港鄉郊的環境及生態亦受到來自私人發展工程、違法土地使用,以及其他人為破壞的威脅。例如私人地產商亦繼續就南生圍發展計劃提出上訴,忽略該區的濕地生境;貝澳、塘福以及水口的倒泥黑點不斷蔓延擴大,威脅濕地及海岸保護區生態;郊野公園的遊客未有遵守「無痕山林」的守則,留下垃圾、食物殘渣、口罩,甚至是火種,這都對郊野的自然環境及野生動物帶來很大的傷害。

放長戰線 堅守信念

綠色和平連同七個環保團體反對政府改劃馬鞍山七幅綠化地帶,並於改劃選址位置拉起橫額。

2020 年荊棘滿途,政府漠視社會大眾的聲音,不惜犧牲環境、強推「明日大嶼」,亦試圖挑戰發展郊野公園緩衝區 —— 綠化帶,加上香港目前城市規劃仍以土地發展為優先,環境及生態保育被放在次一線的位置。若未能改變這種心態及政策,對自然環境及生態的威脅將會陸續有來。

「堅持下去才能看見希望」。眼前香港的環境每況愈下,難免令人產生無力感,但若然我們認輸、選擇放棄,恐怕便會失去如此珍貴的自然生態。我們將面對的挑戰,或會一次比一次艱難,但唯有堅持下去,才能守護香港的大自然。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