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Fung:用 ESG 說服 CFO 有多難

A+A-
中國人民銀行將「可持續性」加入 2021 年宏觀金融政策內,與「連續性」和「穩定性」並列。 圖片來源:路透社

ESG(環境、社會及管治)也可以是大茶飯,聰明的 CFO(財務總監)已不再將其當作支出,而是一盤有利可圖的生意,或者減低潛在損失的風險管理,具有氣候特色的資本主義。

一直以來,沉悶的 CFO 只會講 ROI、EBITDA、Gearing 等,對 ESG 自然嗤之以鼻,近年雖有大量研究指出永續(Sustainability)與財務指標之間具相關性,不過仍經常被最討厭「左膠」的數佬忽略。

但紐約大學學者 Tensie Whelan 和 Hertz 的前 CFO Elyse Douglas 就反指,永續性策略有益於財務,可改善企業的 9 項「中介因素」:創新、營運效率、銷售與行銷、顧客忠誠度、風險管理、員工關係、供應商關係、媒體報道及持分者參與。

她們更具體研發出一套永續投資報酬(Return on Sustainability Investment,ROSI)分析法,以回溯 ESG 能夠創造的價值,並評估未來的潛在投資回報率,應用在管理層及事業部層面。

若將分析法簡短寫出,就是先用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ASB)或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等框架,找出對企業有重大性(materiality)的永續指標;之後以 ESG 方向改變一些舊有做法,並檢視新做法對中介因素的貢獻,量化利益,確認哪些策略能夠產生最多價值,並把資源集中押注。

舉一個例子,理文造紙近日被揭發,旗下的馬來西亞廢紙回收再造廠在民居附近排放污水,造成嚴重污染,將河流染成黑色並發出惡臭,疑似違反與民居建立 500 米緩衝地帶的規定,未知會否遭監管機構罰款。但該公司一直未有正面回應問題,在報章刊登的聲明也只是顧左右而言他,沒有正面回應指控。

試想像,如果理文造紙能夠積極解決問題,如賠償居民、砍掉重練、改善棄置廢料,短期或會帶來撇賬陣痛,長遠卻能夠創造商譽,藉此加速日後法規核准,並縮短推動項目的所需時間,也不會被各國政府緊盯,窒礙未來發展。

一間企業把 ESG 做好,除了有利公司內部和資本市場的觀感,其實也是政治正確。比如在中國,人民銀行把「可持續性」加入 2021 年宏觀金融政策內,與「連續性」和「穩定性」並列。但要注意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營商,可能有被國家「走數」的風險。細心分析,會發現近年頻頻傳出政府補貼沒有全額發放,甚至有意削減新能源補貼,拖累一些企業的股價表現

當然,於黑暗金融市場的角度,假裝做好 ESG,即所謂漂綠(Greenwashing),也是一門有利可圖的生意。如可以用更低成本去發債,或者吸引 ESG 長線基金入股,吸納由低 ESG 評級資產流出的資金,對公司幾乎百利而無一害。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佬。從事過公共政策、科網、金融、媒體相關工作,近年轉型專注於 ESG 領域,成為全球首批特許 ESG 分析員,不時也文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