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訓與懲罰:突尼西亞抗爭如何成就理論大師傅柯

A+A-
1969 年,沙特(前排左二)、傅柯(前排中)和格魯克斯曼(後排右一)在巴黎街頭示威。 圖片來源:GERARD-AIME/Gamma-Rapho via Getty Image

法國社會學大師傅柯(Michel Foucault)是最重要的後現代主義理論家。他對權力、刑罰、規訓、生命政治的反思,主導了社會科學往後發展。近年,傅柯研究已經形成學派,甚至很多華文媒體都以科普形式,介紹傅柯理論,然而很多人忽略了他在北非參與反殖運動的經歷,如何改變其學術路。在混亂的世道中,正是時候重新理解傅柯。

2020 年,英國公開大學社會學家 Kathryn Medien 在學術期刊 The Sociological Review 刊文,提到傅柯學術生涯有三個階段,第一是 60 年代對知識體系的考掘,例如了解臨床醫學、精神病學的誕生,著名傑作有「瘋癲與文明」等。接著是 70 到 80 年代初,有關對權力系譜學(genealogy of power)的探討,例如在著作「規訓與懲罰」,考究監獄演變,解說政府治理邏輯的轉變,政府如何透過科學把人們教化改造。最後是 80 年代中,其於晚年時對自我關懷的研究。

傅柯在 1984 年逝世,至今依然是其中一個最常被學者引用的人文學家,其中 1975 年發表的著作「規訓與懲罰」是其引用率最高的代表作。Medien 嘗試分析為甚麼傅柯會從研究知識史轉而解構政府治術。她認為傅柯在突尼西亞教書時,親歷極權暴政,大大影響他的思想發展。1966 年,突尼西亞獨立 10 周年,傅柯參加法國政府資助、為期三年的借調計劃,到訪突尼斯大學教授哲學,重點講授尼采、阿圖塞和笛卡兒的理論。

當時突尼西亞處於布爾吉巴(Habib Bourguiba)的獨裁統治之下,出現一場場浩瀚的社會運動。傅柯表示,第一次遇見突尼西亞的學生,就已經「一見鍾情」。傅柯形容他們對知識有無比渴望,而理論對他們來說不僅是分析世界的方法,更是一種道德力量(moral force),他們不僅能跨越理論和實踐的界線,更將之轉化為革命行動。在這段時間中,傅柯自己也開始閱讀托洛斯基、羅莎盧森堡和美國黑豹黨的革命理論。

1967 年 6 月,六日戰爭爆發,以色列進一步吞併埃及的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整個阿拉伯的反猶太錫安主義、反殖民情緒高漲。在戰爭期間,一班由突尼西亞學生組成的反殖組織 Perspectives 發起示威,號召群眾包圍英美大使館,抗議他們支持以色列,以要求突尼西亞政府作出更明確的表態。事件不幸演變成針對猶太平民的騷擾,約 200 間猶太商店被破壞,傅柯當時也譴責示威,形容犯事者是暴徒(mob)。

傅柯肖像。 圖片來源:OFF/AFP

可是,布爾吉巴政府後來鎮壓反殖運動,軍方抓捕和虐打示威者,運動領袖神學生 Ben Djennet 被判處 20 年勞改。學生無懼打壓,在往後大半年,一場接一場示威展開,爭取釋放義士。1968 年 3 月,傅柯所在的突尼斯大學爆發大型抗爭,持續了一個星期,再次以政府無情鎮壓作結。200 名學生被拘捕,政府用上各種殘忍的酷刑,比如水刑、拔甲、電擊和煙頭燙胸。其中傅柯學生 Ahmed Othmani 最終被判囚 14 年,後來成為北非知名的人權運動家。

傅柯在整場運動都與學生同在,他的寓所成為學運組織的秘密基地,他的花園成為了地下出版社,印刷大量海報、小冊子和新聞通訊,揭露酷刑真相,也探討巴勒斯坦問題。他把工資一部分捐贈作抗爭者的律師費。傅柯甚至曾經與法國駐突大使和總統布爾吉巴會面,當面爭取釋放被捕學生。那些學生被送往新生的國安法庭(Security Court of the State)時,傅柯整理好所有法律文件並轉交律師,但被告人最終被剝奪見律師的權利,也不能把證供呈堂。

傅柯未能成功爭取放人,最終在 1968 年 9 月因合約結束而黯然回到巴黎。他在突尼西亞確切體會到專制政權與新殖民體制中的權力關係,是何等令人無法忍受,轉而研讀政權運用權力時的邏輯,並從分析監獄著手。當傅柯身處突尼西亞時,法國也爆發了知名的五月風暴,同樣有大量學生被捕。他與其他學者後來成立了「監獄信息組」(Prison Information Group,PIG),出版一些極具批判性的刊物。在 70 年代,傅柯完成多部傑作和重要課堂講座。

傅柯在 1984 年因病逝世,終年 57 歲。布爾吉巴後來一直執政到 1987 年,才因政變被趕下台,當時他已經掌權 30 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