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Fung:ESG 最強潔淨能源是「氫氣」

A+A-
日本車廠豐田於去年的加拿大國際車展中,展出其第二代氫燃料電池車 Mirai。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在 ESG(環境、社會及管治)的世界,煤炭不能碰、天然氣只是過渡、太陽能和風能也被批評不夠環保,彷彿未有「共主」。但硬要抉擇的話,在新能源之中,氫氣似乎就是「最接近神的男人」。

氫氣用途廣泛,在發電、運輸、工業、建築物和化學品方面均可應用,當中暫時在重型運輸中最為吃香。其高能量密度及充電時間較短的特點,在長途運輸方面較電池更有吸引力,可以改變交通運輸生態。

只要略讀化學,也該知道氫氣在燃燒時會遇上氧氣,最終變成水(H2O),因此氫氣不會像其他能源般排放出溫室氣體,為環境帶來污染。但當中隱憂卻是其安全性及穩定性,以致多年來皆未能普及化,一來生產成本未能降低,二來安全性也未夠高,運輸及儲存過程亦比較複雜。

人無完人,原來氫氣有不同「顏色」以區分其環保程度。當中,「綠色氫氣」(Green Hydrogen)透過分解水份(H2O)製造出來,過程不涉及化石燃料,燃燒後也只會變成水,沒有二氧化碳排放。

「藍色氫氣」以天然氣生產,當中所涉及的碳排放會被捕捉再儲存或重用;「灰色氫氣」是最常見的氫氣,透過加熱將天然氣分子轉化為氫氣和二氧化碳,每提取 1 噸氫氣,通常會排放 10 噸二氧化碳;「啡色氫氣」則通過燃煤製成,最不環保;還有利用甲烷熱解製作的「藍綠氫」(turquoise hydrogen),會產生固體碳殘留物。

「綠氫」雖好,但生產成本一直高居不下,是傳統碳排密集型生產的 3 至 4 倍。而其電價至少要低至每兆瓦時 15 至 30 美元,約為現時批發電價的一半,才能夠符合經濟邏輯去量產。不過,現時全球電解槽規模正逐步擴大,外界預料氫氣成本可於 2030 年削半

全球現正努力從「灰氫」發展至「綠氫」,商機無限。根據全球諮詢機構氫能委員會的數據,預計於 2050 年,全球氫氣需求將達到 5.46 億噸,高於目前的 7,000 萬噸,年增長率達 6.4%。惟迄今全球約 98% 的純氫氣均屬於「灰氫」,只有 2% 是「綠氫」。

放諸全球,日本大概是首個重點推動氫氣的國家,已推出氫燃料電池車加氣站,歐美國家也紛紛推出不同政策去支持這個產業;與香港地緣條件相近的新加坡,亦在力推氫氣,致力成為區域綠色氫氣技術中心,並鞏固其東南亞航空和航運中心的地位。香港,則在未來再次缺席。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佬。從事過公共政策、科網、金融、媒體相關工作,近年轉型專注於 ESG 領域,成為全球首批特許 ESG 分析員,不時也文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