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正能量」的電影心理漂白與染紅

A+A-
電影「你好,李煥英」劇照。

中國電影「你好,李煥英」,農曆新年票房超過 60 億。此片由喜劇演員賈玲自編自導自演,將觀眾「穿越」帶回 80 年代。

由於官方強調「正能量」的影視主旋律,才女賈玲將胡耀邦趙紫陽改革主導的 80 年代,描繪成一個人人懷舊嚮往的太平盛世玫瑰園,雖然暗中歌頌鄧小平,無痕跡把柄,審查當局無話可說。

因為一旦接觸 1949 年之後的社會現實,必須強調「正能量」。「你好,李煥英」在通過向中國觀眾催淚的手段,締造「生活幸福」的正能量感。

「正能量社會文化」是一種政治,最早由美國發明。美國營造的「庸俗快樂主義」,不但由向基層人口宣教開始,還要推廣消費企業品牌,如可口可樂和麥當勞。

70 年代初,可口可樂的電視廣告:一批貌似嬉皮士的年輕人,手持一瓶可樂,站在野外,面對晨曦,毫無理由地大唱:I’d like to teach the world to sing。就是向市場販賣庸俗的快樂主義。

美國以「庸俗快樂主義」立國,刺激消費者對生活美好的憧憬,否則民眾就不會放手消費。美國企業的工作間,有如一艘潛艇,講求團體精神,「正向思考」的目的,是提升士氣,將生活中「負面情緒」的人排斥在外。

美國的「正能量思維」與早年新教徒向內陸宣教的戰略相似,他們相信人類只要取得精神的無窮力量,即可掌控物質世界。美國思想家愛默生:「人類運用意志,能掌控特定事件的發生,還可促成許多事發生,影響所有事件,令我們順心如意。」

杜林普身為總統,在武漢肺炎於美國散播爆發時,告訴國人,此病毒只像流感,到了 4 月天氣變暖時就會消失。

杜林普此言並無根據,只是與中國領袖通了電話之後的轉述。但杜林普是美國人,他也相信「快樂主義」的正能量思維。中國巧妙地利用美國這股社會文化,建立美國總統不切實際的「期望管理」,結果美國翻船至今。

強調正能量的「正向心理學」,認為樂觀值得追求,令人更健康,更有成就感。而「不快樂」可導致抑鬱,主觀意志消沉,一事無成。

「你好,李煥英」要害處在於中國模仿美國,完成了一次對全國意識的「正能量洗滌」(Positivity Catharsis), 對於操縱全國情緒,尤其網絡,是一大突破。至於導演如何在 80 年代中隱藏其個人的訊息,官方暫時管不了,有了合作的共同基礎,此可謂雙贏。

這是香港電影人北上、企圖在大陸市場分一杯羹者,必須明白而且懂得精緻操作的一套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