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米賣到做金融服務,日本老米商的轉型之路(一)

A+A-
Power 位於鹿嶋的店為茨城縣內規模最大。 圖片來源:コメリ【公式】/Twitter

1952 年創業的米利(コメリ),原本以米商的米利商店起家,後來開始銷售液化石油氣,直到 1977 年才進家品雜貨和五金購物中心。隨著專業土木工程和農家的客戶增長,1994 年一間大型實驗門市在新潟上越市開幕,也成為進入農業市場的契機。

現任米利社長捧雄一郎,正是當年開發新業務形態的負責人。2003 年再接再厲,正式鎖定專業農家,以佔地 2,800 坪的新業務形態門市 Power(パワー)開始設立分店。

打入農家市場,米利採取了四大戰略。第一是壓低售價,仰賴全國連鎖店才有的優勢,能活用既有的供應商網絡,壓低農業材料的販售價格。另外也開發自有商品,以成分通用性高的肥料和農藥為中心,種類多達約 500 種。

第二是度身訂做金融服務,配合農業獨特的產業循環,在旗下設立信用卡公司,引入「收割期還款」,讓農家到現金進帳的秋收期才繳付卡數,期限最長可延伸 12 個月。

第三是代售產品,米利的實體店與網上平台自 2004 年開始上架農產品,成為農家銷售產品的渠道。

第四則是提供農業顧問服務。2008 年先設立「農業經營全方位諮詢站」,隔年則集結了一群農業顧問,積極聘用地方部門的農業技術研究人員,或出身農協(JA)的員工。米利靠著農業顧問走訪農家,光是簽下一年份的農藥或肥料等訂單,一筆金額就可達數百萬日元。

米利跟上伊那農協合作,販售農業物資。 圖片來源:コメリ【公式】/Twitter

「這次該用這種除草劑?」「病蟲害可能會是哪種?」有一群農業專家,就連專職務農的農家,每天都得向他們諮詢。他們並非日本農協員工,而是在同業中獨樹一格,隸屬於米利的「農業顧問」。

「雖然也販售商品,但真正的任務,是幫忙解決問題。」志田修就是其中一名農業顧問,負責的新潟地區涵蓋約 230 家稻農和果農,每日都要走訪,得以傾聽近況與洽商。

志田修原本是農協員工,本來就具備農業知識,能夠提供如何試用新藥等建議。據說有些年輕而缺乏經驗的農家客戶,因為採納了他的建議,而引入無人機等成功削減成本支出。

和志田修一樣的農業顧問,米利就有約 100 人。他們以米利分佈在日本全國 46 個第一級行政區的門市為據點,能針對當地土壤或農作物的特性,建議相對應的農藥和肥料。以志田修一人來說,因為深入農家生活而深得信賴,從二百多家農戶接到的訂單,不只農產品,還涵蓋煤油暖爐、除雪機等生活用品,一年的銷售金額可達約 8,000 萬日元(近 570 萬港元)。

受惠於宅經濟需求,家品雜貨和五金超市屬於疫情中增長的代表行業。米利 2020 年度營業額約 3,780 億日元,較上個年度增長 8.4%,經營利潤更提升 46.2%。不過近年建築費用高漲,使得開展新店速度趨緩。

捧雄一郎認為,唯有靠著綿密的規劃,米利才能以商業模式建立起競爭對手難以介入的獨特市場,進一步從傳統米商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