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膠變出雲呢拿味

A+A-

全球每分鐘售出過百萬個膠樽,當中只有約 14% 得以回收,其餘在使用過後,便完全喪失價值,浪費之餘,也讓塑膠問題日益嚴重。為此,科學家想出了新的解決方法,利用細菌將塑膠廢料轉化成雲呢拿調味料

一項發表於期刊 Green Chemistry 的新研究發現,常見的大腸桿菌能夠將用過的塑膠轉化為香草精(Vanillin),有望成為一種可持續的方式。專家指,塑膠轉化有助促進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可望減少浪費,令產品及物料能夠繼續使用,亦對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產生積極影響。

在全球塑料危機之中,當務之急是開發回收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新方法,因為這種堅固而輕便的塑膠,乃源自石油及天然氣等不可再生物料,並廣泛用於包裝食品及樽裝飲品。每年約有 5,000 萬噸 PET 廢料由此而生,造成嚴重的經濟和環境影響。雖然 PET 可以回收,但現有的加工流程仍會製出加劇塑膠污染的產品。

為解決問題,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嘗試改變大腸桿菌基因,以之轉化 PET 中的分子對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再將其放置於攝氏 37 度的環境下一天,最後有 79% 轉化成複合香草精(compound vanillin)。此實驗證明技術運作可行,但團隊仍需進一步測試此香草精是否適合人類食用。

事實上,香草精常用於食品與化妝品行業,以及除草劑、消泡劑(Antifoaming agent)及清潔產品的配方。2018 年,全球對香草精的需求超過 37,000 噸,遠遠超過天然雲呢拿豆的供應量。目前,大約 85% 的香草精皆由化石燃料衍生的化學品合成而來。研究首席作者兼愛丁堡大學生物科學院研究員 Joanna Sadler 說:「這是首個以生物系統將塑膠廢物升級為有價值工業化學品的例子,為循環經濟帶來令人振奮的影響。我們的研究結果對塑膠的可持續領域具有重大意義,並證明合成生物學確實擁有解決現實世界挑戰的能力。」

首席研究員 Stephen Wallace 亦指出:「我們的工作挑戰了『塑膠是問題廢棄物』的普遍想法,顯示塑膠亦能夠成為一種新的碳資源,並從中獲得價值高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