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佛學:輪迴轉世的政治哲學

A+A-
去年俄勒岡州大火的災場。 圖片來源:Nathan Howard/Getty Images

提到佛學,很多都市人或會即時想起禪修、正念療法等概念。佛學經過現代化甚至是商業化改造,已不單是一種宗教信仰,更加被包裝成健康、時尚的生活態度。普林斯頓大學講師 Avram Alpert 就在學術網站 Aeon 撰文,希望大眾能夠重新反思一個古老、看似不符合現代科學的概念 ——「轉世」(Reincarnation),以及其背後的政治哲學含義。

Alpert 指出,佛學現代化的路,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當時世界由西方實證主義、理性主義主導,有思想家就為佛學進行科學改造,盡量抽去一些看來神秘迷信的元素,使之能夠與新時代對話,同時令佛學思想傳播開去。其中一位俵俵者是日本禪學宗師鈴木大拙,他曾協助比較哲學大師卡魯斯(Paul Carus)的翻譯工作,並透過自己所撰英語翻譯作品,向西方社會呈現一種去傳統化、帶有本質化的禪學。

在同時期,其他東方宗教也進行過類似的改造。印度教的辨喜大師就把印度瑜伽帶到西方,猶太教的馬丁卜巴(Martin Buber)就重新注疏「聖經」來與存在主義對話,伊斯蘭教的伊克巴勒(Muhammad Iqbal)則啟蒙了巴基斯坦民族主義運動。而在各東方宗教之中,Alpert 認為現代佛學某程度上是最成功的,其影響力能夠跨越宗教和國度,很多世俗主義者,甚至其他宗教信徒都會視佛學為一種療癒身心的生活哲學。

可是這種成功亦有代價,例如令世人對佛學的理解流於刻版印象。三藩市州立大學佛學專家 Ronald Purser 在 2019 年發佈著作 McMindfulness,批評正念(Mindfulness)主流論述,已經被資本主義騎劫,猶如快餐店產品。正念不再是克服苦難和虛妄的修行,而是令員工在高壓環境保持生產力的良藥。著名哲學家齊澤克亦批評現代佛學講求「放下」,著重呼吸,即是等於要放任世界的不公和殘酷。Alpert 補充指,有緬甸和斯里蘭卡的佛教徒甚至參與迫害少數民族。

有學者批評,正念(Mindfulness)主流論述已經被資本主義騎劫,變得猶如快餐店產品。 圖片來源:Liao Pan/China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Alpert 認為,現代佛學令人忽略其思想體系的複雜性和批評性,建議大家重新探索「輪迴轉世」的概念。佛家認為人死後,部分意識會留在世上,並因為我執、我愛、煩惱和業力等種種原因,而轉世到新生命,再重新經歷人間苦難,而佛學修為就幫助人打破輪迴。一些現代佛學家甚少觸及這個議題,除了因為輪迴轉世充斥神秘主義,難以與現代實證主義對話,這個概念過去也與封建主義掛勾,以前世的業,來證成一個人今世的富貴貧賤。

可是,Alpert 提出要探索「輪迴轉世」,是要強調其現代意義,而非原典中的每一個細節。佛家轉世觀提醒我們個人的修為,終究離不開更大的制度環境和歷史。今天的你我,是其他生命體在過去種下的因,而我們也會改變未來的世代,各時各地的人其實相互依存。在世俗意義上,「輪迴轉世」令人們明白要掃除過往犯下的錯誤,例如終止貧窮和暴力蔓延,令與我們互相關聯的物種有更美好的生活。

過去亦有很多思想家再思輪迴轉世。最著名者莫過於佛祖釋迦牟尼,佛教的創立就是回應當時印度的生死觀,認為只有少數人能夠掙脫輪迴,成為神明,而佛祖則指不論出身,人人都可以解脱。到了 19 世紀,進化論盛行,有中國學者就把轉世視為物種轉化。當代最出名的佛學家一行禪師,對輪迴的演繹就充滿環境主義的色彩:「過去我曾是雲、河流和空氣。我是岩石,我是水中的礦物質。這不是一個相信輪迴的問題,這是地球上生命的歷史。」

Alpert 認為馬克思的原典就充滿了輪迴色彩,他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寫道:「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魔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不過,馬克思並不認為這種「輪迴」必然永遠存在,他是呼籲大家要從前人夢魔醒覺,終結一代傳一代的壓迫。

輪迴轉世不是帶給我們一種確定性,而是幫助我們在不確定的狀態下,發展出一套倫理價值,例如明白我們與其他人、動物、花草樹木如何緊扣,我們如何可以善待世界。Alpert 續指要再思輪迴轉世,不單是理解究竟今天的你我從何而來,我們又虧欠未來的生命體甚麼,而是警醒自己不應將過去的失誤繼續傳承給未來,貧窮、種族主義、暴力不應該再轉世下去,這就是當代的輪迴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