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趨勢】聯合國 IPCC 氣候報告,對商界有何意義?

A+A-
2021 年 8 月 6 日,希臘 Evia 島的 Kirinthos 村莊發生山火,波及民居。 圖片來源:路透社

聯合國領導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於 8 月 9 日發佈第六次評估報告的物理科學部分,對上一份已是 2013 至 14 年發表的第五次評估。IPCC 可謂科學界研究氣候變化最具分量的國際組織,集世界各地學者之力撰寫氣候評估。今次報告由 234 位科學家,基於 14,000 項研究合撰而成,獲其他學者多次評審,綜合評估氣候變化的真實性和迫切性,是科學界最新及最重要的紅色警告,為各政府減排政策堅實的基礎及推動力,亦是企業 ESG 趨勢的啟示。

IPCC 的氣候評估報告分三個範疇編著,第一項就是日前發表的物理科學現況報告;第二項是評估關於氣候變化的影響、各地容易受災的程度及適應能力;第三項是關於已知可能的緩解方案和相關情況。第二和第三項的工作組評估將分別在明年 2 月和 3 月發佈。

IPCC 新報告並非老調重彈

氣候變化議題早已佔據媒體版面,有些人或不以為然,認為今次只是老調重彈。然而,今次評估報告的措辭及對氣候變化的成因和後果,明顯較上一次肯定。在摘要中,以往有些命題只提供「中度確信」(medium confidence)的評述,例如:「人類帶來的影響,增加了全世界同時發生熱浪和乾旱的頻率」、「氣溫上升攝氏 1.5 度時,亞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區將有更頻繁和強烈的暴雨和洪水」、「部分中緯度地區,包括南歐、中歐和東歐,最熱日子的最高溫度預計將會上升,大約是全球變暖速度的 1.5 到 2 倍」。今次科學評估中,以上命題均已調升到「高度確信」(high confidence)的程度。

除了變暖的數字,政策制定者更關心變暖對地區天氣的影響。評估報告顯示,在已發生的極端氣候事件中,全球絕大部分地區已錄得比 1950 年代更多的極端炎熱天氣,當中大部分相信是與由人類活動所導致。而在極端降雨方面,評估報告把全球分成 45 區,當中 19 區極端降雨增加,但是否由人類活動造成,綜合研究則未有充分共識。相信明年 2 月發表的報告,將會揭示更詳盡的地區影響評估。

是次評估報告新增「氣候衝擊因素」(climatic impact-drivers)概念,以顯示影響社會或生態系統的 35 種氣候狀況,例如極端炎熱和海洋熱浪等。評估報告預測,暴雨及洪水、海平面上升、海岸浸蝕等多種氣候衝擊因素,於大多地區很大機會惡化。極端天氣衝擊經濟,令人財兩失,各國政府及保險業界等風險管理者,要及早規劃應對措施,以減少氣候的系統性衝擊

氣候報告揭示 ESG 趨勢

2021 年 8 月 8 日,意大利威尼斯出現異常的高水位,令聖馬可廣場水浸。 圖片來源:路透社

溫度的數字太抽象,對於商界金融人來說,講商業數字才是最實際,但今次的氣候評估報告,對企業 ESG 趨勢亦有啟示。例如荷蘭皇家蜆殼公司 5 月吃了一場官司敗仗,海牙地區法庭裁定,蜆殼公司必須以 2019 年的標準,在 2030 年前減少 45% 的碳排放量,當中部分依據正是 IPCC 的科學評估。未來的氣候訴訟,難免都要考慮 IPCC 的科學結論。

近乎所有 IPCC 評估的情景中,「碳消除」(carbon dioxide removal)都是實現全球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必要條件,以補償人為排放量,實行方法包括植林造林、生物碳、空氣捕集及碳封存等等。要實施碳捕集減排,前提是要建立成熟的碳市場,讓碳排放污染有價,鼓勵企業採用可與碳價相比的碳捕集及碳封存技術,同時吸引更多資金發展相關技術,降低成本。

此外,今次 IPCC 報告亦有篇幅強調甲烷的角色,近 10 年甲烷對溫度上升的影響,相當於二氧化碳的 3 分之 2。未來的減排的目標有可能著力加強控制甲烷排放,例如規範石油和天然氣開採、堆填區、養牛業和煤礦等行業。事實上,以著眼長遠創科著名的比爾蓋茨及李嘉誠,早已投資人造肉行業,以期減少畜牧業的碳及甲烷排放。一些人認為聯合國科學家老調重彈之際,高瞻遠矚者早已投身 ESG 投資,搶佔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