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聰明的政治人物,總會把細節安排好,因為他們心知其舉手投足都備受媒體關注。但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卻老貓燒鬚,在 60 歲生日被斷正涉嫌違反防疫指引。惟真正值得關注的,其實是他生日晚餐精心設計的素食菜單,用上大量植物食品,引領新世代掀起愛地球的飲食革命。
素食已成為風潮,2020 年的金球獎採用了素食菜單,2021 年的 Met Gala 也將採用全素食菜單,似乎已成為 ESG 世代愈來愈常見的現象。
而善於搞形象工程的奧巴馬,今年生日會也為「無肉經濟」造勢,一口氣曬冷幾間資本市場最炙手可熱的科技食品公司,如以 Impossible 植物豬肉和牛肉製成的夏威夷午餐肉壽司(Spam Musubi)、以 Perfect Day 芝士和 Impossible 牛肉製成的蛋捲、Eat Just 的蛋類料理等等。
無獨有偶,Impossible 植物肉、Eat Just 及 Perfect Day 背後的投資者,也出現李嘉誠私人投資旗艦維港投資的身影,反映出以科技改善食品安全,是全球領袖的共同語言,非常警世。
事實上,奧巴馬卸任總統後,與其他前任總統最不同的地方,是他特別活躍幕前,不斷透過其影響力推廣意識形態,而今次也符合他一貫推動的關注氣候變化立場,因為他認同糧食生產是繼能源生產之後、第二大驅動氣候危機的因素。
而由名人出手推動議題的好處,往往是能夠引起大眾媒體關注並得到廣泛報道,從傳播學角度分析,就像學者 Bernard Cohen 於 1963 年所提出:新聞媒體未必可以決定人們「想甚麼」(What to think),卻能告訴讀者「該思考甚麼」(What to think about)。
一個近期的例子,是 C 朗在歐國盃新聞發佈會把身前的兩瓶可樂移走,然後舉起一枝清水,說了一個「水」(Aqua)字,隨即引起全球討論,引起漣漪效應。
說回奧巴馬,這位政治人物一直深諳感染力遊戲,就連 HBO 也以此為題,推出紀錄片褒奬其政治技巧。筆者有理由相信他生日派對的「主角」本來是素食餐單,可惜智者千慮,最終也敗在病毒手上,吸引媒體的,反而是參與派對的約 400 人,無戴口罩狂歡,涉嫌違反防疫指引,事後更慘遭共和黨火力全開批評,並冠上「偽君子」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