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美學:費城的霓虹博物館

A+A-
圖片來源:Neon Museum of Philadelphia/Facebook

入夜後,香港的霓虹燈飾璀璨迷人,是城市繁華象徵之一,時常在數碼龐克風格的作品中出現。本來霓虹燈飾只是廣告招牌的一種,但其獨特美態,令其得以走進藝術殿堂。美國一些大城市也愈來愈多人重新發掘霓虹藝術,在東岸大城市費城,當地的霓虹博物館(Neon Museum of Philadelphia)近日就成為媒體焦點

霓虹博物館由一位社會學家戴維森(Len Davidson)成立,現時收藏超過 130 件燈具,並定期舉行歷史教育活動,向市民展示美國 50 至 70 年代的都市地景。戴維森年幼的時候就已著迷於霓虹燈,70 年代時他在佛羅里達大學教社會學,終於有能力收藏燈飾,便時常遊走佛羅里達和新奧爾良的招牌店。1977 年,他開辦以美國夢為主題的復古酒吧「The Gamery」,有彈珠台、荷里活名人紙板和火車模型,當然少不了霓虹燈飾。

戴維森在 1979 年搬回家鄉費城,就決心研究當地的霓虹燈史。他繼續收集舊招牌,在東北地區的舊社區流連,遇到心儀招牌會走進店舖向老闆問價,有時能低價購得一些破燈飾。他也會到小型拍賣場、跳蚤市場掃貨,甚至還會動手設計新燈飾。有一次,一名在伊利諾州的男子聯絡他,表示有 50 年代豪生酒店(Howard Johnson’s)的經典霓虹燈飾,原本打算出售或者捐贈給博物館,但決定轉讓予戴維森。兩人最後合租一輛大貨車,把燈飾運返費城。

到 1983 年,戴維森已經擁有極多收藏品,他決定成立博物館,長遠希望找一個永久地址長期展出。然而過去 30 多年,這個博物館更像流動展廳,戴維森物色過很多地方,參與過不少短期展覽項目。他向文化網站 Atlas Obscura 表示,自己曾幻想過在公路旁蓋一所博物館,吸引司機入內休息,不過其妻顯然不願離開城市到杳無人煙的地方生活。直到大概兩年前,他遇上一個名為 NextFab 的創業培育空間(incubator space)。

博物館現時棲身在一個創業培育空間內。 圖片來源:Neon Museum of Philadelphia/Facebook

NextFab 在費城買了一整幢建築物再分租,並舉行 3D 打印、木工等各式各樣的工作坊,霓虹博物館就成為其中一個租客。NextFab 會為租客處理龐大的電費,租客只需設計好室內空間。戴維森花大約一年才把所有收藏品搬到新址,好好陳列起來。不過戴維森今年已經 74 歲,他向記者坦言,霓虹博物館或許不能長遠經營下去,他希望最終能轉營成一所非牟利組織。而教育工作一直是霓虹博物館重要使命,不僅保留霓虹藝術,更要傳承社區歷史。

戴維森表示,霓虹燈複雜的構圖、華麗的背景、高畫質,都令人感到沉醉。最大型的霓虹招牌稱作「extravaganzas」,英文直譯即有鋪張盛會的意思,最高級的招牌甚至會加上動畫效果,但在美國已經少之又少。對於近年的霓虹燈熱,他認為有好有壞,壞的方面是會造成市場過熱,令收藏家大為頭痛;好則是可以拯救更多霓虹燈牌,令更多人知道這種現代城市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