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遊業經歷疫情打擊,近月重新開放之後,遊客對另類旅遊體驗有著更大渴求。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一間旅行社近日舉辦到羅馬的旅行團,行程就給予遊客別樣的體驗 —— 上午遊覽名勝古蹟,下午則聆聽神職人員性侵的受害者分享,藉以了解城市風光背後黑暗齷齪的一面。
在行程第一天,美國旅客走上聖伯多祿大殿(St. Peter’s Basilica)的穹頂,欣賞米高安哲羅的建築奇蹟及飽覽當地全景。第二天參觀古羅馬水道,而下午則聆聽一個曾遭受天主教神父虐待的人,講述自己的悲劇。現年 72 歲的遊客 Joseph Purdy 說:「我們來這裡,是為了聖伯多祿大殿及羅馬鬥獸場,不過,當他們提供這種體驗時,我亦想參加。」
行程中夾帶風景及沉重歷史體驗,對歐洲旅遊業來說並不是新奇事。正如 Purdy 所說:「人們可能會去德國喝啤酒和看城堡,但大屠殺確實在當地發生,希特拉也確實存在過。人們如果不嘗試搞懂甚麼是集中營,也不會了解德國歷史。」羅馬大學(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旅遊社會學教授社會學教授 Vincenzo Nocifora 說:「大眾旅遊正逐漸轉型,不再是『看』完東西就離去,而是尋求體驗。他們想帶一些有意義的東西回家。」
多年來,美國旅行社 Overseas Adventure Travel 一直在旅行團行程中,加入目的地「備受爭議的話題」,今年的旅遊主題是了解「梵蒂岡及意大利當局如何處理數十年來的性虐指控」。為此,旅行社找到 Francesco Zanardi,他是經歷過天主教會性侵事件的倖存者,也是最願意講述個人經歷的人之一。他自 11 歲成為輔祭男童開始,持續 5 年每星期至少被一名牧師強姦。
Zanardi 在美術工作室接見美國遊客,先問他們知不道,為何他會稱自己為「倖存者」。在遊客疑惑之際,他解釋是因為許多年輕的受害者試圖自殺,而且染有吸毒或酗酒等惡習。Zanardi 說:「我以前也有吸毒問題,曾 4 次試著自殺,但與我不同,許多朋友都捱不過去,所以活下來的人都是倖存者。」他更談及,其母得知兒子有此遭遇後,深受打擊而自殺身亡。聽到 Zanardi 的分享,遊客都為之扼腕,其中一位是 74 歲的 Bette Robbins。她對 Zanardi 的遭遇感到憤怒,更憤怒的是梵蒂岡和意大利檢察官似乎都沒有認真對待這個問題,坦言公眾應該要關注此事。
席間,遊客問及「教宗怎麼說」、「其他國家做得更好嗎」、「現在你還會去教堂嗎」、「你現在過得怎麼樣」等問題。 Zanardi 逐一回應指,教宗幾乎沒有向受害者作出任何補償,坦言意大利在解決這個問題方面比美國晚了 10 年,而他現在也不再去教堂,不過尚算可以過正常日子。他總結:「受害者遭受心理、情感和社會上的剝削,但如果他們學會如何應對這些,生活是可以繼續的。」對話結束後,遊客向他報以熱烈的掌聲。
之後,遊客會繼續行程,包括參觀索倫托(Sorrento)的懸崖、龐貝古城、埃特納火山(Mount Etna)等名勝。期間他們還會討論在西西里島的意大利黑手黨,以及馬耳他有偵查記者遭謀殺等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