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 1 萬步:是日本公司生產出來的偽科學?

A+A-

在過去,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醫學專家呼籲市民每日步行 1 萬步,指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預防多種慢性疾病。然而,為甚麼是 1 萬步,而非 7,000 步,又或者 4,000 步?背後的科學理據何在?有專家就指,每日步行 1 萬步的說法,當初只是一間日本公司的營銷手段。

每日步行 1 萬步的講法,可追溯至 1963 年的日本。當時日本正在籌備翌年舉行的奧運會,社會亦討論到有需要普及運動。當時一位名叫大矢巖的醫生,認為現代生活令日本人的體格變差,人們太依賴科技如汽車和升降機,而且每日進食愈來愈多食物。大矢醫生認為要全國擺脫速食便利文化,可以建議人們每日步行 1 萬步,於是向工程師朋友加藤二郎提及這個意見。

兩年後,加藤二郎創立的「山佐時計計器株式会社」推出了史上第一款便攜計步器「萬步計」。有趣的是,日文漢字「万」形態就像一個正在步行的人,加上每日步行 1 萬步這個整數目標很容易記住,於是不單萬步計在全國各地熱賣,當人們發現可以計算自己的步伐,就連步行文化亦普及起來。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訪問,當時日本甚至有「日本步行協會」(日本歩け歩け協会)、「日本萬步俱樂部」(日本万歩クラブ)等組織出現,舉辦各種遠足活動。

到 80 年代,山佐公司對外銷售萬步計,而到了今天,很多智能手錶都把 1 萬步設為目標,這甚至成為了「健康常識」。英國赫特福德大學的運動科學家 Lindsay Bottoms 就在學術網站「對話」撰文指出,步行確實可以帶來多樣益處,例如促進心臟和精神健康,減低肥胖風險,於是很多人仍會堅持以 1 萬步為目標。可是她質疑 1 萬步這個數字缺乏理據,認為數字更像一個營銷策略,多於科學實證,而且對於工作勞碌的現代人而言很難做到。

2019 年,哈佛醫學院發表的研究就比對各種步數帶來的健康效果,比起 2,700 步,每日大約 4,400 步就足以大幅降低女性的死亡風險,在這個基礎之上,步行愈多,就帶來更大益處。可是直到大約 7,500 步以後,再走下去效果也不會更加顯著;不過是次研究對象只集中於女性。到今年,麻省大學又發表另一份研究,進一步確立每日步行 7,000 步的理論。

團隊追蹤了 2,110 名不同種族背景、年約 38 至 50 歲的中年人士,平均觀察年期長達 11 年。在研究階段,參加者中有 72 人死亡,多為癌症和心臟病。研究團隊以統計學方式,考慮了身高體重、吸煙習慣等其他因素,發現每日步行 7,000 步的話,死亡風險可以大大降低 50% 至 70%,步行夠 1 萬步不會帶來額外健康好處。有趣地,研究同時發現步行的強度和速度,所造成的差異並不大;換句話說,即是無論急行還是慢行,只要同樣是 7,000 步,其實效果不會相差很遠。

不過 Bottoms 也補充,每個研究都有其方法學上的局限,例如麻省大學的研究只是在 2005 到 2006 年讓用家帶上特制儀器,統計他們一週內的步數,然後在十多年後追蹤他們的健康數據。研究假設步行習慣甚少改變,但在現實中,人們可能會因為轉工、育兒、傷病等各種因素而轉變步行習慣。未來仍然要有更多研究來找出最佳每日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