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亂流下閱讀:摩蘇爾書城唯一的書店

A+A-
今年 8 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到訪摩蘇爾時舊城的面貌;不少人正努力嘗試在遍地瓦礫上重建生活。 圖片來源:Ludovic MARIN/AFP

書本可以讓人增長知識,啟發思考,幫助人立身處世。在亂世之下,人們更需要閱讀以調整思緒,但閱讀卻可以變得十分奢侈。伊拉克摩蘇爾堪稱一代名城,是亞述古國的首府和知識重鎮。可是摩蘇爾近年飽受戰火推殘,2014 年一度被伊斯蘭國佔領,到 2017 年才被收復。摩蘇爾的古街納傑菲(Najafi)昔日是當地的文化中心,到今天就只剩下一間名為 Maktaba al-Sham 的書店。

根據文化網站 Atlas Obscura 的介紹,書店老闆名叫 Daud Salim,今年 49 歲,雖然兩鬢斑白,但一提起書籍就活力充沛。他表示自己年幼時就已經很愛閱讀,後來發現自己天生就是做書商的材料。他在 2001 年就開辦了 Maktaba al-Sham,初時賣經典作家的翻印本,例如雨果、阿嘉莎姬絲蒂的小說,另外還有一些歷史書籍。到 2003 年美伊戰爭,甚至 2014 年伊斯蘭國佔領當地,Salim 依然堅持開店。

Maktaba al-Sham 可說是見證了伊拉克的時代變遷。書店初開業時仍屬侯賽因的年代,一切威脅政權的書籍都被禁止。到 2003 年美軍推翻其政權,所有禁令消失,人們即瘋狂追看各種宗教和政治書籍,Salim 於是到埃及和黎巴嫩等地採購更多作品。進入伊斯蘭國時期後,情況再次跌進谷底,伊斯蘭國基本上禁絕所有非宗教書籍,Salim 要把藏書收藏於一個貨倉之中,在後巷與熟客交收以黑色膠袋包好的書本,當時最受歡迎是反極權小說如「1984」。

在那個年代,賣書是極危險的事。伊斯蘭國曾經綁架一位名為 Dhaker Ali 的書商,聖戰士們指控他出售法律書籍,把其位於納傑菲的店子燒成灰燼,自此之後再沒有人見過他,後來才得悉伊斯蘭國把其屍體拋進了萬人塚。2015 年時,伊斯蘭國也發現了 Salim 的倉庫,裡頭多達 5,000 本的禁書被聖戰士們全數焚毀。一位朋友幫他從埃及帶書入境,最終被截獲,審問期間病故。Salim還是帶著悲痛,堅持賣書,不能出國,就收集二手書再轉賣予可靠的熟客。

直至 2016 年底,美伊盟軍與伊斯蘭國在舊城區爆發巷戰,Salim 才停業,及時到摩蘇爾城的另一方避難,得以倖免於成為伊斯蘭國的人盾。摩蘇爾城就像被河水分隔作兩個城市,右邊就是納傑菲所在的舊城區。2018 年 3 月 Salim 回到當地時,城街已經滿目瘡痍,街道盡變瓦礫碎片,而且伊斯蘭國還在樓房之間設置很多炸藥陷阱;到今天舊城區依然殘破不堪。而左邊則是新區,伊斯蘭國戰爭時,那邊戰事相對沒有舊區激烈,所以復甦得很快,已有很多餐廳商店和屋苑進駐。

2018 年的舊城一片死寂如廢墟,只有少數居民願意回到城區。 圖片來源"Victor J. Blue/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可是,Salim 堅持要重辦舊店,他表示書店盛載了他 20 多年來的回憶,他記得街道上的大小事,熟悉經常光顧書店的客人。現時 Maktaba al-Sham 只是一間小店,Atlas Obscura 的記者形容書店只有壁櫃大小,牆壁堆滿書籍。不過店子雖小,對舊城區的意義卻十分重大。摩蘇爾大學歷史學教授 Imad Abdul Azizi 表示,只要問摩蘇爾的愛書之人最喜歡哪一條街道,他們一定會答納傑菲。Azizi 本人就在舊城區長大,從前時常流連當地書店,他本人亦是 Salim 的老顧客。

Salim 提及,即使非牟利組織願意提供資助,很多人亦不願再回到舊城區,但他認為自己一定要回到當地,即使那裡已經「死去」。他在開店早期損失了一些錢,但當有人懷緬過去,重遊納傑菲時,他的店成為了打卡勝地。Salim 指,是人們給予他勇氣繼續留下來。到今天,他依然為自己的眼光自豪:「即使我有 10 萬本書,我都會知道何人會想買哪本書。我就像醫生,而書本就像藥方,誰人來到我面前,我亦會知其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