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人類飲食單一化危機

A+A-
哥倫比亞西爾維亞市場上,有攤販兜售不同品種馬鈴薯。

食物不只滿足人類口腹之慾,還承載本土文化和反映生態多樣。英國飲食記者 Dan Saladino 最新著作 Eating to Extinction 卻警告,在過去一個世紀,人類食物種類正急劇下降,不少地方菜和非主流食材步向絕跡,威脅著全球糧食安全;當巴黎人容忍 Starbucks 進駐林蔭大道,這股趨勢也危及地方文化承傳。

從個人經驗出發,我們未必會同意食物愈來愈單一,反而感覺食物種類比上一輩更多樣。某程度上,這觀感沒錯,全球化使大城市匯聚各國美食,但吊詭的是,各地的多元化面貌是何等相似 —— 無論在倫敦、吉隆坡還是利馬,大家都吃著類似的日式壽司、印度咖哩、美式麥當勞,一年四季不缺牛油果、香蕉和芒果。

作者補充指,世界大部分農作物種子是由 4 大企業壟斷、全球過半數芝士是以 1 間企業的細菌或酵素製造、全球 4 分 1 啤酒是由一間釀酒商釀製、全球大多數食用豬都是源自單一品種,即使香蕉本身有多達 1,500 個品種,但香芽蕉(Cavendish)卻壟斷全球香蕉市場。

Eating to Extinction 英國版封面。

從這個層面而言,人類正面臨史無前例的飲食單一化危機,經過數十年育種,各地穀物與牲畜品種也愈益趨同。如今絕大部分人類攝取的卡路里,75% 僅源自 8 種食材 —— 大米、小麥、粟米、馬鈴薯、大麥、棕櫚油、大豆和糖。

英國大白豬(Large White)又是經典案例,如今我們對豬隻的卡通想像,基本都是源於這款 19 世紀在英國培育而成的大白豬,牠們能夠快速增磅,可在室內或室外飼養,自英國出口到歐洲、澳洲、阿根廷、加拿大、俄羅斯和中國後,如今成為全球絕大多數豬場的主要飼養品種。

相對而言,考古學家曾經在丹麥沼澤的一具 2,500 年前人類遺體中,發現時人會進食「一種大麥、亞麻和 40 種不同植物種子調製而成的粥」。在東非僅存的狩獵採集部落 Hadza 中,居民飲食餐單有 800 多種動植物選項。

但正如基金經理會以資產多樣化避險,在氣候變化和疾病迅速蔓延的今日,單一品種正威脅我們的糧食安全。數年前非洲豬瘟橫掃中國、東南亞、蒙古和印度,到去年夏季抵達歐洲,最終導致全球 4 分 1 豬隻死亡。

食材單一還可毀滅上千年的傳統文化 —— 土耳其東部有人類最早栽種的小麥品種 Kavilca,這些麥田為大地染上一層獨特的蜂蜜色,如今卻瀕臨絕跡。有土耳其農民接受作者訪問,提到全村世代都是耕作 Kavilca 小麥維生,如今只剩餘寥寥無幾的麥田,使得他們世代傳承的文化也一同步向滅亡。幾千年歷史的澳洲原住民主食 Murnong,是「一種像蘿蔔的根部植物,咬起來爽脆,有甜椰子味」,如今在澳洲幾近絕跡。

但在作者發掘的故事中,也不乏成功的保育例子,譬如未經過巴氏消毒製成的英國藍芝士 Stilton,一度為符合衛生條例要求而幾近消失,但得到美國飲食愛好者拯救,如今演變成新款藍芝士 Stichel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