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大地震推動城市升級,日本邁向「社會 5.0」

A+A-
「高原」項目中的 3D 地圖所描繪的東京都品川區。 圖片來源:PLATEAU

隨著日本政府打出「超級城市」構想,日本全國大競賽也正式開打,為的是爭取官方超級城市的認證。

2011 年 311 大地震以來,日本推動的城市智能化一直以「能源」為主題。2016 年訂立的科學技術基本計劃,則以「社會 5.0」(ソサエティー 5.0)為基礎,要以物聯網來升級都市基礎建設與活動。現在則新引入資訊基礎,要消除資訊分散帶來的弊端,讓都市更進一步升級。

日本政府會催生超級城市構想,也是反映了同樣的問題。2018 年 10 月的「未來投資會議」中,時任東洋大學教授竹中平藏主張,必須整合過去單獨且不連續的智能都市措施,此一契機孕育出未來都市的構想。截至今年 4 月底,公開招募就有各地方政府組成 31 個團隊報名響應

一直以來,提升都市機能的「智能城市」一詞已被廣泛使用,日本的千葉縣柏市與福島縣會津若松市等地,持續挑戰先進的造鎮計劃,前橋市也是熱衷於此的地方政府之一。為了解決堆積如山的課題,如人口減少、高齡化、貧瘠的公共交通網、市中心空洞化等,2012 年上任的市長山本龍,致力於推廣活用先進技術與資料。

為了建構超級城市,新一代升級的造鎮手法,以三維空間重現城市實際面目的「3D 都市模型」正快速吸引眾人的目光。

2020 年起國土交通省開始著手的「高原」(Plateau) 項目,是將 2D 的地圖資料和鄉鎮市掌握的航測資料,相結合成為 3D 數據,再加入建築用途與現況等,作為開放資料公開分享,任何人都可以活用。3D 模型逼近現實世界的樣貌,能夠當作真實城市的「數碼分身」(Digital Twin),模擬各種情況。

高原項目不只可用電腦繪圖顯示城市的外貌形狀,還能夠疊加城市的情報。例如將「可能水浸的區域」等災害風險資訊,疊加在城市模型上,可能受災區域與水浸程度即可一目瞭然。如果再組合人流和交通資料,還可用來設計最佳避難路徑。

公開資料是為了促進民間企業、研究機構、地方政府等活用資料。靜岡縣和三菱總合研究所等,就利用高原項目的 3D 都市模型與影像資料,著手開發無人駕駛必要的位置資訊識別系統。

國土交通省都市政策課內山裕彌,也是高原項目負責人表示:「希望能藉此,讓過去與都市規劃無緣的市民一起共襄盛舉。」只要能夠將城市的未來樣貌與地區風險視覺化,就可以讓更多人意識到城市的課題,為城市提供創意。3D 都市模型的運用,可能左右創新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