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之謎:「一週七天」為何主宰世界?

A+A-

以「日」、「月」、「年」作時間單位,尚且有天文學的基礎,唯獨「星期」不符合自然,也不完全融入月或年。直至約 150 年前,除了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世上許多人沒此概念也如常生活,那為何「一週七天」如今卻是全球標準,主宰世界?歷史學家 David Henkin 的新書  The Week: A History of the Unnatural Rhythms That Made Us Who We Are,就分析箇中演變和因由。

Henkin 形容,這個制度好比「一個頑固的曆法單位」,奇怪地被一直沿用。「週次的節奏已經徹底滲進一般人的生活,以至令我們忘記今天是週幾,就會構成一種奇異的症狀,以及迷失方向的感覺。」他解釋,其實直到 19 世紀,對許多新教徒來說日子只會分作安息日,以及將要到安息日;天主教徒則遵循節日和齋戒的循環。加上報紙、廠期和週薪也很罕見,所以一週的結構不如現在來得重要。

據 Henkin 所指,當時人們也過得糊塗。譬如在 1853 年秋季,作家兼插畫家 Thomas Butler Gunn 在肯塔基州與世隔絕時,他的日記很快就與現實時間錯開,「星期三」重複了、日子也有誤,待他重新接觸文明,才恢復「一週」的感覺。為何此後逐漸起了變化?Henkin 認為,城市化是一大原因。

「人們希望在消費或社交上,能與他人、尤其是陌生人訂立日程。」Henkin 解釋,當多數人住在農莊或小村時,他們毋須與不太常見的人定期協調很多活動,但隨著城鎮發展令社會複雜起來,公民更強烈地以「一週」作為生活導向。書中提及,紐約詩人 Bayard Taylor 曾在 1866 年去信好友:「我每週六都會看(你出版的)Every Saturday。這是個很好的測試,當這天臨近,我就想看它。」

不過,「一週七天」這個循環有別於「秒」及「世紀」等,無法完全融入任何較大時間單位。對企業而言,若在一個月、一季或一年週數不同,易令簿記混亂。據 Henkin 記述,約 100 至 150 年前便有人提倡更改日曆,當時最流行的建議是把一年改成 364 天,這樣日子和週就會互相固定,然後年底有幾天「空白日」,則不算作任何「週」之內。

由於基督徒、穆斯林或猶大人均不認同日期可以任人改動,改革也失敗收場。但是 Henkin 指出,許多人明知「一週七天」不是建基於自然週期,仍出於非宗教原因而依附週曆。「一旦人們習慣把『週二』或『週三』當真,自然不願拋棄這個概念。」就連法國和俄羅斯的革命分子,亦無法推翻這個傳遍世界的「一週七天」制度。像是日本政府,就在 1873 年正式採用此制。

當現代生活進入「永遠在線」模式,人們可按自己的時間來看電視、購物或閱讀新聞,Henkin 感到「一週」這個概念像是「快要瓦解」,惟他重申:「到頭來,我不太肯定這是否『瓦解』。我確認為它的力量有所減弱,但另一方面,撰寫此書讓我覺得它有可能持續下去。疫症大流行初期就是最好例子 —— 人們迷失方向,因為他們不知道今天是週幾,而這種經驗是時間解纜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