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克蘭邊防衛隊指出,過去兩星期有 22 萬烏克蘭人回國。數天前,在波蘭及烏克蘭邊境的普熱梅希爾(Przemysl)火車站內,就出現過百人候車返回基輔的情景。據「華盛頓郵報」記者在火車站實地採訪,選擇回到戰區的人,有些是因為無法在新環境生活,有些則因放不下家鄉的人事物,更有人決心回去作戰。
烏克蘭南部城市尼古拉耶夫(Mykolaiv)遭遇戰火後,Sinitsyna 家三位女性到波蘭避難,但兩天後,她們決定登上一列返回烏克蘭的火車。49 歲的祖母 Zhanna Sinitsyna 說:「在我的靈魂裡,尼古拉耶夫就是我的家,而我需要回家。」
不過,30 歲的 Nadiia 及她 12 歲的女兒 Kira 其實不想回去,她們在離國途中曾目睹爆炸、聽到槍擊。Nadiia 擔心 Kira 的安全,希望留下並在波蘭西部城市波茲南(Poznan)找工作,以寄錢回家。但唯一免費的落腳點離城市很遠,也因此很難有工作機會,最終 Zhanna 成功說服她們回去。事實上,Zhanna 亦擔心其位於烏國第二大核電站附近的家園會成為攻擊目標,但當想到 19 歲的兒子和丈夫仍然在保衛自己的城市,她也想盡其所能支援他們及社區。
在車站內,52 歲的老師 Vira Lapchuk 也準備回去。戰火雖未有波及 Lapchuk 所在的西部城市羅夫諾(Rivne),但居於波蘭的兒子說服了她過境,確保安全。然而離家個多星期後,Lapchuk 意識到自己有必要回去,她認為幫助處於危險中的人或受驚的孩子,是其責任,也深感需要去安定學生們的心。即使 Lapchuk 對她的城市及國家境況感到「絕望」,但她說:「我不覺得害怕。」她不確定回去後要面對怎麼樣的惡劣狀況,但已作好心理準備。
火車站內的候車人潮以婦孺為主,偶爾也有獨行的年輕及中年男子,其中一個是 Oleksii Zvieriev。他來自鄰近基輔的羅伐利(Brovary),俄軍入侵烏克蘭的那天他正在工作,開著貨車穿梭歐洲各地。當時他下定決心:一旦完成工作,就回去打仗。
Zvieriev 坦言:「難以形容回去就是回到戰場的情緒。我有留在地下室的朋友告訴我,他們一直聽到爆炸聲。我無時無刻都在擔心。」擔心自己的家人之餘,也為不能在戰友身邊而抱憾,因在工作途中,他收到消息有兩個朋友戰死。現在,他已迫不及待想回去加入國民衛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