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仔:俄烏戰爭的前世今生(一)—— 美國外交政策改變

A+A-
1999 年,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於世界貿易組織(WTO)舉辦的貿易部長午餐會上發言。 圖片來源:Cynthia Johnson/Getty Images

俄烏戰爭開戰至今已超過兩星期,其實有些國際關係學者早認為這場戰爭無可避免。要了解其前世今生和去向,需要涉獵不同國際關係理論、美國大戰略轉移和國際倫理的研究,一般人霎時間難以掌握,結果只淪為小粉紅式非黑即白的謾罵。

今天,讓我們先了解冷戰以來國際關係格局的變化與美國的外交戰略調整,如何埋下俄烏戰爭的伏筆。

背景:後冷戰國際格局改變

我們先從國際關係理論主流學派 —— 現實主義(realism)說起。現實主義學派雖然有很多分支,但其核心主張,是一個國家的行為必先以自身的最大利益去考量,因為國際社會屬於無政府狀態(anarchy),沒有一個跨國家的體制去仲裁是非、管理紛爭,主權國家必須依賴自己的力量去獲得安全保障。

故此,權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尤其重要,強國必須與另一強國保持相對均等力量,使雙方皆因開戰代價極大而放棄,小國則各自依附兩邊勢力得到保護,在這平衡下,世界就能步步為營的維持和平。

冷戰時代世界分成美蘇兩極,國家不是資本主義陣營就屬共產主義。美蘇兩國雖然劍拔弩張,但因各自擁有核武而不敢正面交鋒,於是改為打代理人戰爭,包括韓戰、越戰、中東戰爭、阿富汗戰爭,而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韓戰。

1950 年 6 月 27 日,聯合國通過第 83 號決議,授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部隊正式參戰協助大韓民國,但中國蘇聯不敢直接為金日成撐腰,只好以人民志願軍的名義參戰,史太林甚至下令蘇聯空軍要穿上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軍服,交談時免用俄語,鬼祟參加。相信不少喜歡冷戰史的讀者都十分清楚。

但隨著蘇聯 1991 年解體進入後冷戰時代,兩極二元格局便被打破,開展美國以霸權姿態獨步天下的時期,卻同時也是美國現實主義學派受到冷待的起點。

美國現實主義的冷待

由於蘇聯解體了,世界從雙極(bipolar)體系走向美國獨尊的單極(unipolar),現實主義者建構國際權力平衡的主張被認為過時,因為世界已經沒有一個足以抗衡美國的國家要顧慮,美國外交政策制定者轉由自由主義學派(liberalism)掌舵。

90 年代美國及其他資本主義陣營國家呈現一時樂觀與快慰,自信世界前程錦繡。美國學者法蘭西斯.福山更發表「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之人」,指出西方已經勝出意識形態之爭,自由民主將成為人類演化的最終政府形式。

換言之,美國外交政策制定者,特別是自由主義學派,認為美國肩負起宣揚民主政體的責任,鼓勵各國轉換成民主政體,合力締造一個和平國際體系。

他們的邏輯是,如果政府是由人民選舉出來,而每個議會民主國家的經濟貿易關係網又互相依存,打仗所造成的破壞遠超其得益,因此大家都會放棄戰爭,選擇透過外交和經濟途徑解決紛爭,世界從此和平。

故此,美國自 90 年代至 00 年代便積極加強國際貿易,鼓勵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自由化、幫助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歐洲,歐盟在 1993 年成立後不斷招收新成員國,由最初 6 個創始成員擴展到現在的 27 個,涵蓋鄰近俄羅斯的波羅的海三國和保加利亞。

這雖然引起俄羅斯不滿,但那時俄國被視為正在衰弱的強權,美國外交主流認為沒有需要考慮權力平衡問題。況且,如果俄羅斯也成為一個自由民主國家,兩者的衝突是不會發生的。

俄羅斯的反感埋下了今日戰爭的伏筆,但歐盟是經濟貿易組織,傷害尚不至那麼大。真正擊中俄羅斯痛處的,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東擴,我們下回分解。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跨國企業會計師,每日研判國際關係局勢,分析政經。熱愛中外歷史文化,偶弄文墨,深感人生憂患識字始。

https://www.facebook.com/kimwar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