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自於 2 月 24 日全面入侵烏克蘭,造成嚴重的人道災難,自由陣營多個國家旗幟鮮明地反對侵略行動,由提供軍備到制裁俄羅斯等,給予烏克蘭各種援助。甚少在國際衝突中明確表態的新加坡,也在 3 月初破天荒對俄國實施金融制裁和出口管制,是 44 年來首度作出單邊制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生李希瑞便在「外交家」雜誌撰文,剖析箇中因由。
根據新加坡外交部的聲明,實施的出口管制清單,包括:
- 軍事物資清單中的所有物品
- 2021 年戰略物資(管制)令兩用物資清單中「電子」、「計算機」和「電信和信息安全」類別中的所有物品
至於金融制裁方面,則包括了 4 間俄羅斯指定銀行,以及「向俄羅斯運送軍事相關貨物或某些電子、電腦或電信物品活動」的「指定實體」。制裁措施包括禁止處理及凍結該些實體之資產,禁止與其進行金融交易及提供金融服務等等。
過去,新加坡絕大部分實際制裁令,皆是跟隨聯合國通過的決議案。該國對上一次單邊制裁,已經要數到 1978 年越南入侵柬埔寨的時候。不過,李希瑞認為新加坡這次快速而強硬地回應俄烏戰爭,其實與一直的外交方針吻合。新加坡面積只有大約 728 平方公里,是全球最細小的國家之一。在唇亡齒寒的道理下,新加坡一直關注小國在國際舞台上的生存空間,甚至把小國權益正式寫進外交部的官方注意事項之中。
新加坡一直銳意將自己塑造成小國領袖,希望可以齊齊在聯合國會議中爭取更大的「戰略份量」(strategic weight)。1992 年,新加坡成立並主辦了「小國論壇」(Forum of Small States)。2009 年,新加坡因不滿中小型國家長期在國際經貿組織受到不公平待遇,於是成立「環球治理組織」(Global Governance Group),吸引至少 30 個國家參與。其他新加坡參與的小國組織還有「小島嶼國家聯盟」(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等。
新加坡意識到小國在世界體系中是何等脆弱,故一直堅持主張「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的原則,強調要尊重各國的主權及領土完整。有評論就認為,小國的存亡繫於國際政治環境多於國家本身。因此,當有大國入侵小國,例如印尼侵略東帝汶,以及越南入侵柬埔寨時,新加坡的立場都十分堅定,希望國際秩序能保持穩定。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Vivian Balakrishnan)在出席國會辯論時,提到「烏克蘭的規模遠小於俄羅斯,但亦都遠超於新加坡」,指出新加坡長久以來面對的生存危機。
而且,新加坡與俄羅斯的關係(跟美國、中國情況不同)一直不算親密,兩國雙邊貿易額只佔新加坡很小部分,軍備採購更加少得不值一提,令新加坡可以更勇敢、更高調表達自己的立場。而早在 2014 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時,新加坡已堅決反對,聲明烏克蘭的領土主權應被重視,俄國行徑違反國際法。新加坡在期望聯合國可以採取行動阻止俄羅斯,同時也意識到聯合國安理會不可能作出有力回應,因為俄國享有議案否決權。這個時候新加坡踏前一步譴責俄羅斯,就能夠確立自己小國領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