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港大罷工:鷹派與開明派港督之爭

A+A-
港督司徒拔肖像(局部)。 圖片來源: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London

上世紀 20 年代,在中國左派號召下,香港曾經出現一場歷時超過一年的省港大罷工,為經濟帶來毀滅性影響。港英政府無力擺平政治亂局,英國政府決意撤換強硬派的港督司徒拔(Edward Stubbs),但繼任人選一度惹起爭議。英國政府最終捨棄鷹派的施勳(Claud Severn),委任開明派的金文泰(Cecil Clementi),令香港得以由亂入治。

1919 年,一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上,中國遭遇外交挫敗,日本繼承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引發知名的「五四運動」。1920 年代,中國的民族主義高漲,同時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孫中山領導的國民政府希望爭取蘇聯支持;1923 年開展「聯俄容共」,國民黨也走向左傾。兩股思潮席捲中國,1925 年,上海發生工潮,工會領袖顧正紅被日本大班和保安槍殺身亡。上海學生聲援工潮,又被租界的英籍巡捕開槍射殺,史稱「五卅慘案」,激發全國反英反日運動。

當時,作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也受到中國大陸的政治運動牽連。1925 年 6 月開始,廣州和香港都主要工會,都開展總罷工,史稱「省港大罷工」。6 月 23 日,廣州示威者越過英租界時,英軍開槍鎮壓,造成 50 多人死亡,是為「沙基慘案」。廣州政府的國民黨中央委員兼工人部長廖仲愷(前新華社主席廖承志之父),號召香港華工返粵,並全面封鎖對香港的糧食出入口。短短一個月之間,有接近 20 萬人離開香港到廣東,香港經濟全面崩潰。

1925 年 6 月 23 日,廣州有大量民眾聚集並遊行至沙面租界對岸的沙基,與沙面界內的英、法軍發生衝突;事件做成超過 60 人死亡,170 人受傷,被稱為「沙基慘案」,令中國各地反英情緒更加惡化,同時觸發省港大罷工。 圖片來源:Universal History Archive/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

當時香港總督是司徒拔,父親是牛津大學知名歷史學家,英國殖民史學家韋爾許(Frank Welsh)在著作「香港史」(A History of Hong Kong)形容,他秉承了父親的學術能力,也遺傳了其強勢作風。他在牛津大學同時取得古典文學和人文學科一級榮譽,畢業後到殖民地部東方司工作。在倫敦政府工作 13 年後,他意外獲派錫蘭出任輔政司,並做過署任總督;到 1919 年,又再一次出乎意料地調往香港,接替健康欠佳的梅含理爵士(Francis Henry May)。

韋爾許形容,司徒拔長年在牛津和白廳(即英國中央政府)打滾,一戰期間又在相對和平的錫蘭工作,沒有足夠能力應付中國瞬息萬變的政治局勢,而他易怒的性格、固執而保守的想法,令他時常捲入麻煩。在省港大罷工後,司徒拔採取極強硬態度,並要倫敦政府回歸「砲艦外交」,派遣海軍脅迫廣州開關,可是英國才剛經歷一次世界大戰不久,殖民地部認為要求並不合理。韋爾許指,當時港英政府變得愈來愈憤怒,誓要打倒廣東的「布爾什維克」(Bolshevik in Canton)。

司徒拔萌生愈來愈多奇怪念頭,例如建議資助廣東的「反紅」(Anti-Red)勢力,推翻地方政府,認為可以從公營資金,又或者私募籌集 100 萬港元作經費,英國政府當然拒絕。他後來又想到,可以花 300 萬元賄絡北洋政府,要求介入廣東的反英運動,亦未得到允許。後來,感到絕望的司徒拔竟然挪用東華醫院為數 5 萬元的信託基金,暗中資助廣州兵變,當然亦未能成事。殖民地部強烈抗議,認為是一大醜聞,並且可能違法。司徒拔在 10 月撤職。

然而,繼任人選又發生一個小插曲。當時港英政府的另一巨頭施勳非常渴望成為港督,司徒拔離職時,他已經出任了輔政司(即是今天的政務司司長)長達 13 年,為歷來最長。他輔助過三位港督,並多次擔任署理港督一職,又曾與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會面。省港大罷工時,他同樣走鷹派路線,韋爾許轉述了他在 1925 年 8 月寫給妻子的信:

我們希望可以對廣東明目張膽的違約行徑採取行動。昨天,廣州那個工人領袖兼共產黨人被刺殺了。事件可能會起到一點作用。(372 頁)

施勳所指的共產黨人正是廖仲愷,誰是主謀至今依然成迷。

英國政府後來委任了通曉中國文化的金文泰。金文泰早年在牛津大學已經極有學術成就,本來可以當一位出色的漢學家,但就毅然加入殖民地部,立志到更次級的遠東地區工作。在港府供職期間,他已經受到極高度的評價。港督卜力形容他是「殖民地部東方司最有才幹的人,作為一位思想家和學者,他日必有所成」;他又極力推動香港大學的成立,港督盧吉曾考慮推薦他為創校校長。省港大罷工時,金文泰正擔任錫蘭署理總督,殖民地部決定把他調回香港救亡。

英國政府的決定令施勳極為不滿,在給妻子的書信寫道:

任命金文泰的決定令人極為吃驚(startling),我認為他應可勝任工作,這是一個好的任命,但不是我在港英政府的時候。(375 頁)

11 月 1 日,金文泰正式述職時,施勳宣佈休假,並在翌年正式退休回國。司徒拔後來先後到牙買加、塞浦路斯和錫蘭任職,延續其硬作風,令當地動盪頻生。其中 1937 年,他在錫蘭強行遞解工會領袖出境,激發數萬人示威,事件後他亦宣佈退休。

金文泰上任後,大開與廣州政府的溝通之門,緩和局勢,又聯繫華人領袖,並資助右派報紙;而屬於右派的蔣介石掌握國民黨大權後,亦收起對罷工的支持。終於在 1926 年,省港大罷工結束。金文泰任內表現備受好評,短短 4 年,就把華人周壽臣納入行政局、推動中文教育、建設啟德機場、規劃瑪麗醫院、廢除「妹仔」制度。他又多番建議把新界租借期大幅延長,但未能成事。他在 1930 年調任馬來亞時,多位華人代表上書英國政府要求挽留金文泰,可見金文泰受歡迎之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