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陷入能源危機,能源安全暫時壓倒一切,ESG 投資者似乎不約而同把矛頭直指不同企業的管治(G)問題,機構投資者和投票諮詢機構均趁機向不同企業施壓,四出踢館,透過「薪酬話語權」(say on pay)代理投票來表達他們的反對意見,為不少企業帶來煩惱。
多年來,持有大量投票權的機構投資者也被視為橡皮圖章,在股東大會只投贊成票,但在 ESG 浪潮下,不少機構就伺機增加話語權,提倡為公司改革,當中「勒索」最有效的一招,當然是劍指管理層的薪金,隨即令到一些業績倒退的公司,高薪厚祿的 CEO 無法再大安旨意「袋袋平安」,管理層紛紛被要求薪酬調整需取決於公司的表現、或者與公司 ESG 表現掛勾。
為吃大茶飯,ISS 早前更新 2022 投票政策,加入 ESG 要求,今年先後找不同對象開刀,AXA 便是其中之一,他們建議投資者投票反對 AXA 行政總裁 Thomas Buberl 提出的新薪酬方案,並稱該保險公司沒有為包括 14% 加薪在內的提議提供足夠好的理由,並形容其人工「高於中位數」;另外一間投票諮詢機構 Glass Lewis 也同樣對此抱著質疑態度,齊齊以 ESG 之名發聲。
而上個月,ISS 也公開反對蘋果 CEO Tim Cook 在 2021 年的 9,900 萬美元薪酬和獎金議案,導致共 36% 的股東投下反對票。但有關議案最後仍獲通過,Tim Cook 有驚無險下也得到報酬。
不過 ISS 的做法也備受爭議,紅杉資本的合夥人 Michael Moritz 就撰文炮轟 ISS 做齊法官和陪審團,既向投資者提供「獨立」意見,又向上市公司兜售 ESG 服務、數票服務、薪酬諮詢服務等,使評級機構在之前也被監管機構整頓。
投資諮詢機構的做法雖具爭議,但管理層殘民自肥的做法確實不容忽視,去年高管薪酬諮詢公司 Equilar 為「紐約時報」進行一項針對全美上市公司 200 名薪酬最高行政總裁的全面調查,指疫情期間科技老闆們的薪水大多沒有受到影響,而且 CEO 們與普通員工的薪酬差距,在疫情爆發期間還有所擴大。
而這個情況在亞洲更為嚴重,主要是大部分公司均被家族控制,牢牢掌握著控制權,加上上市規則允許關連人士投票、董事局決定人工,外界往往對不合理的公司政策無可奈何。
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都以股票形式發放高薪,令管理人模式下的高層變得短視貪婪,不惜以高風險方式經營催谷公司業績和股價。更合適的做法,大概是要訂立跟 ESG 掛勾的薪酬機制,用一套更客觀的標準,去犒賞或懲罰管理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