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 COVID-19,中國派鵝軍守衛邊境

A+A-

據「國家地理雜誌」報道,在中國與越南的邊境,大約有 500 隻「鵝軍」站崗,準備隨時向非法入境者大聲鳴叫,甚至攻擊入侵者,以防止病毒經由邊境傳入。而在歷史上,好勇鬥狠的鵝亦曾背負看守貴價威士忌及軍事設施等重任。

自 2021 年 10 月以來,中國政府在崇左市 300 英里的範圍內部署了這支鵝軍,以阻止非法入境者帶著冠狀病毒進入中國。中國家鵝無需訓練,當有人踏入牠們的「地盤」,約 5 磅重的大鳥就會奮起保護家園。計劃又加入約 400 隻混種護衛犬,這種跨物種團隊是中國維持清零政策的方法之一。據中國官方資助的「澎湃新聞」報道,去年 12 月就因鵝鳴叫引起注意,讓當局抓到兩個非法入境者。

用鵝作為邊境防疫措施似乎非常另類,但做法其來有自。根據最近一項研究,馴養鵝起源於至少 5,000 年前,甚至可能遠至 16,000 年前。歷史記錄中亦充斥著以鵝作防衛的事蹟,其中一次發生在公元前 390 年,因一群鵝鳴叫而識破高盧人(Gaul)秘密入侵,成功拯救羅馬。

1959 年到 2012 年之間,名為 Scotch Watch 的鵝群會巡邏 14 英畝大的倉庫,保護蘇格蘭 Dumbuck 價值 3 億英鎊的威士忌。1986 年,美國陸軍試用 18 隻鵝保護在西德的雷達及防空設施。這批鵝成功看守軍事重地,軍隊最終徵召 900 多隻鵝在該地區「服役」。

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的鵝專家組主席 Petr Glazov 指出,鵝的確比犬科動物更具優勢,特別是因為鳥類通常選擇在有危機時鳴叫示警。Glazov 說:「有時狗吠叫示警,只為好玩,或是狗與狗之間在交談。但鵝只在有入侵者進入牠們的特殊區域時,才會這樣做。」

特點一:性格專橫

在招募鵝隻進行防衛任務之前,中國政府於 2021 年 6 月曾對這些鳥類進行小規模部署測試。據中國資助的新聞媒體「南國早報」報道,實驗證明鵝對陌生人及噪音比狗更敏感,數月後當局決定派鵝駐守 300 個邊防關卡。

獸醫 Lauren Thielen 曾在德州鳥類及珍禽異獸醫院進行與家鵝有關的工作。她指出:「如果你走到鵝的地盤,牠們幾乎都會猛衝向你、對你鳴叫,並會作出威嚇行為。牠們不像大多數鳥類般見人就逃。我見過加拿大野鵝保護牠們的幼鳥,以及中國家鵝保護牠們的生活環境。我一直覺得牠們是專橫的鳥。」

特點二:觸覺敏銳

南極洲以外的大陸上大約有 30 種野鵝,而大多數在地面上築巢的鳥類都具有出色的視力,以助其發現遠處正要接近的捕獵者;牠們還可以分別使用及控制左右眼,以獲得更廣闊的視野。鵝睡覺時更能保持一邊大腦清醒,並張開與之相連的眼睛以監測威脅,這被稱為「半腦慢波睡眠」(Unihemispheric slow wave sleep)。

Glazov 指,鵝非常善於覺察危險,所以鴨和鶴有時為了安全,亦會在鵝群中覓食。野鵝如北歐和俄羅斯的白頰黑雁(Barnacle goose),也會在羊群邊緣成為「守衛鵝」,遇上威脅時鳴叫。更重要的是,養飼守衛鵝的費用更便宜,牠們基本上會照顧自己,以草為食,也無需獸醫護理。只是其始終未能像犬隻般接受訓練,嗅覺系統亦不如牠們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