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肥波
搭蝸牛順風車對於人類而言可能又蠢又慢,但如果你是水熊蟲…… 還是比自己爬行快得多。
最新刊於「科學報告」的研究指,「地上最強」的水熊蟲搭蝸牛順風車,比靠自己的八隻腳走得更遠。有利當然有弊,雖然走得更遠,但蝸牛分泌的黏液對水熊蟲是致命的。
約 0.05 至 1.2 毫米長的水熊蟲(Tardigrades)幾乎可以生活在地球上任何有液態水的地方:海洋、河流和湖泊,以至森林中潮濕的地衣和苔蘚叢上。水熊蟲還可以忍受對大多數生命形式致命的環境,例如在 151°C 高溫、接近絕對零度的 -272.8°C 極端環境、超高壓力、紫外線(UV)輻射、太空真空時進入休眠狀態不死,因此有地上最強生物的稱號。
水熊蟲入水能游出水能行,但牠們的小腳並不容許牠們行得很遠,所以靠「鄰居」與環境,例如風、流水或其他動物幫助出行就相當重要。然而過去學界對水熊蟲如何與同住在類似棲息地的蝸牛互動所知甚少,是次波蘭團隊則因懷疑蝸牛可能是水熊蟲的完美交通工具而進行調查。
事實上,最類似的研究已經要追溯至超過 55 年前 —— 當年有團隊發現水熊蟲會被蝸牛吃掉,潛伏在宿主內臟中,然後經蝸牛排便而到達更遠的地方。
為了確認這說法,團隊收集了樹林蝸牛(Cepaea nemoralis)和水熊蟲品種 Milnesium inceptum 進行測試;這兩個物種在整個西歐的陸地生態系統中共存,並且在潮濕的條件下都處於最活躍的狀態,而樹林蝸牛的殼直徑可達 22 毫米,使其成為 M. inceptum 的理想「座騎」。
在實驗中,團隊讓樹林蝸牛爬過水滴和含有 M. inceptum 的苔蘚,看看會攜帶多少水熊蟲。後者處於休眠狀態,很容易附在蝸牛有黏液覆蓋的身體作短途旅行。結果顯示,蝸牛從水滴中載了 38 隻 M. inceptum,並從苔蘚中再增加 12 隻搭順風車的乘客。
團隊又發現,當用物理屏障包圍水滴時,唯一能越過水滴的水熊蟲,正是有蝸牛幫助的一批!
不過,蝸牛的黏液一旦在水熊蟲身上變乾,將會是致命的。團隊發現,只有約 34% 於休眠狀態的 M. inceptum,能夠在塗有乾蝸牛黏液的 24 小時後成功醒過來。相比之下,無黏液的休眠狀態 M. inceptum 則有 98% 可存活。
雖然蝸牛黏液主要是水,但它乾得快,令沾有黏液的水熊蟲外殼變硬,無法重新活動。
其實,學界曾發現其他力量能夠運送水熊蟲到更遠的地方,例如冰川上的陣風可將水熊蟲帶到超過 1,000 公里的地方。然而,遠歸遠,卻未必能抵達適合棲息的地方,因此蝸牛是相對上更好的交通工具。
團隊指,未來的研究可以分析水熊蟲的卵是否也能搭上蝸牛的順風車,並且可以測試水熊蟲到底可以通過蝸牛行到多遠。另外根據是次研究,即使水熊蟲的新家只是在幾厘米外,但仍足以改善不同水熊蟲群族的基因多樣性 —— 大前提是牠們不會因蝸牛黏液而窒息。
參考報告
- Książkiewicz, Z. & Roszkowska, M. (2022).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snails dispersing tardigrades based on Milnesium inceptum and Cepaea nemoralis species. Sci Rep 12, 4421. doi: 10.1038/s41598-022-08265-2
作者簡介
最愛吃喝玩樂,望有錢從天而降,全人類不需工作。文章散見於權威科學期刊「自然」、台灣「泛科學」等媒體;著有「養生大謬誤」及「喪屍 —— 大自然的異常動物」。